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标依据:本课是《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的内容。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学生特征作为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把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和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很大的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习任务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政治经济民族融合等基本事实,掌握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学习方式阅读理解——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教师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教学重点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行省制度;3、民族融合。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教学难点1、行省制度2、民族融合教学准备教师巧用百度搜索资源结合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变无声为有声,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安排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展活动性的课堂,为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是重点课。1271年建立的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对峙局面,统一了中国,并把中国的版图扩展到最大。元朝时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为后来明朝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元朝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教学策略、设计利用PPT课件,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播放《蒙古舞》,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会联想到什么?…他们生活是生活马背上的民族,在浩瀚的大草原,放马牧羊,住在独特的毡房里,可以说他们生活的很平安幸福,那么十二世纪的蒙古草原是怎样的一种状况?蒙古族是怎样兴起的,在我国历史上又有何贡献?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及由蒙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大一统的政权---元朝,谈到蒙古族的兴起,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板块蒙古的兴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新知探究,自主合作【蒙古的兴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观看视频,并用一句话概括:蒙古高原12世纪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混战的局面),假如我们是当时的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结束战乱,过安定的生活)正是成吉思汗结束混战的局面,他有哪些历史功绩?阅读教材第一段进行总结?(统一蒙古1206建立蒙古国)(2)结合小字及刚才播放视频12世纪蒙古各部的愿望分析:铁木真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客观因素:部落混战,民族压迫,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强大的骑兵:个人因素:坚强的意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