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知识导航:1.学习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2.学习指导:本单元主要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掌握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解放军解放南京等历史知识;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二、热点点击例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A..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B..商谈国内和平问题C..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D..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史实的理解分析能力。要-选出正确的选项就必须先弄懂内战爆发的背景,即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由于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且迫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强大压力,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因此他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欺骗人民,为准备内战赢得时间,而并非是真心想要和平。所以,正确答案是C.。例2.阅读下列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请回答:①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时候的哪个历史事件?②结合材料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③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判断出是关于1945年国共两党的一次谈判,确定是重庆谈判,然后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这一事件的意义、结果等进行归纳。解答:①1945年8月开始的重庆谈判。②通过重庆谈判,戳穿了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使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它要再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③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双十协定》。例3.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结束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题目要求,即是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反攻阶段的重大战役,故首先可排除属于战略防御阶段的A.B.两项,再在C.D.两项中做出选择。三大战役是战略进攻阶段国共双方的主力大决战,是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主动发起的重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并不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因此答案为C.。例4.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D..统治中国大陆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解析:这是一道判断标志性事件的选择题。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看清题目的要求,理解各选项的意思和具体的含义,根据所学内容,我们知道,南京是国民党的政府所在地,南京的解放,并不是人民解放战争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也还没有结束,由此排除错误的选项。正确答案是D.。三、资料下载1.“一身系天下之安危”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中共中央、毛泽东洞察了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对蒋介石一箭双雕之计(若毛泽东不来,可以说共产党拒绝和谈,把内战之责推到其身上;若来了,则可以利用“和谈”来麻痹共产党,诱使其交出人民军队和政权;另外,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