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客观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2.下列农耕生产技术属于汉朝取得的是①代田法②区田法③稻麦复种制度④玉米和甘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4.下列关于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土地制度B它在较长时期内促进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C它不能完全阻止土地兼并D它瓦解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5.南宋时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所能反映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特点是A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C唐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耕作细作技术在南方更为发达6.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之所以成长艰难,主要是因为A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B封建剥削沉重C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D自然灾荒和疾疫频繁8.假如让大家了解关于中国古代绿肥种植技术的知识,应查阅A《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9.下列哪些生产技术的出现比西方早一千多年①稻麦复种制的出现②在耕犁上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③轮作的实行和绿肥种植的推广④垄作法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10.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B曹魏C唐朝D宋元11.在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冶金业12.下列关于宋代制瓷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B制瓷技艺高超C景德镇已经发展起来,是当时著名的瓷窑D当时生产的瓷器大量输往国外13.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①苏州②杭州③长安④广州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右图的瓷器最早可能产生于什么朝代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15.下列哪些城市在西汉和隋唐两大时期都是著名的商业城市①洛阳②扬州③邯郸④长安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④16.下列关于唐朝商业繁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业城市众多,南方有扬州和益州B长安城内店铺可随处开设,不但货物众多,而且有大批少数民族商人和外C国商人C农村的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D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17.根据右图纸币铜版拓片,可以判断①北宋时,益州商品经济发达②它的出现会大大促进商业的发展③其发行权最早由交子务掌握④益州富商经济实力雄厚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8.明清时期的商帮①以徽商和晋商为盛②其活动使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③与官府关系密切④其活动涉及国内长途贩运、生产、运输、外贸领域⑤其活动区域、经营范围受到官府严格限制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唐代一位商人从长安出发去扬州经商,他可以①乘坐大运河的船只②携带纸币交子③从事典当等金融活动④去柜坊存放货币⑤空闲时去瓦肆娱乐A①②④B①③④⑤C①④D①④⑤20.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③遍地徽商④杭州“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21.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当地出现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22.如下图,根据场景,选出你认为的最恰当的图名A纺织业作坊的生产场景B恬静和谐的农家院落C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D辛勤劳作的古代妇女2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A生产工具的革新B生产技术的提高C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