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一、【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含义,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能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二、【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学习难点】:充分认识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三、【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实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1)水结成了冰。(2)湿衣服晒干了。(3)雪化成了水。(4)用塑料颗粒粒制成塑料盆。2、叫升华,需要热3、叫凝华,需要热四、【合作探究】(一)观察实验:人工造“雪”认识升华和凝华想一想:1,碘加热时看到了什么?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冷却时又看到了什么?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2,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上析出碘的外形像什么?交流小结:实验中加热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冷却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得出结论:1、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现象叫升华。物质升华时需要热;2、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质凝华时需要热;(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3、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了。2、冬天的早晨,室外的铁丝、瓦片等上面会有白霜。4、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了。先后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请举两列:(三)走进《生活·物理·社会》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几种,认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试简述其中一种。五、【达标巩固】1、为加强演出效果,舞台上常见用一团团的白雾渲染气氛,这是利用干冰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珠形成的。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常结有冰花,这是现象。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外)表面,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吸/放)热。3、在六种物态变化中里,其中吸热的有、、;其中放热的有、、。4、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雪熔化时需要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觉得寒冷。5、说出下列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1)阳光下河面上的冰解冻(2)冬天的早晨在树枝的霜(3)早晨空中雾气弥漫,阳光下逐渐散去(4)小草上的露珠(5)“雾凇”的形成6、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7、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冬天。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