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2007.05.19关于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历程:1.中国的耕作技术最早是仅仅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行播种和收获;后来人们清除杂物,放火焚烧后再播种,这种耕作方式叫或,缺点是由于地力下降,经常撂荒迁徙;2.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它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阶段,优点是土可挖得深和松,加快,缺点是缺乏,地力有限,也不时撂荒。3.商周时期,出现了。人们己懂得,,,使肥沃的土地可以连续耕种;4.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出现,战国铁农具普及,春秋末期,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战国时期推广,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关于古代中国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属于所有,人们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产品;2.夏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称为,它的性质是,它达到鼎盛,趋向瓦解,走向崩溃;3.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于,以鲁国初税亩为代表的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战国时期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民受到和的剥削和压迫,的口号,表达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4.屯田制和均田制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土地制度,它们的性质是,东汉时,曹操为了进行屯田,使,,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均田制开始于,授田农民要承担、和,它使北方农民的,,隋朝和唐前期也实行均田制,但是推迟了,可,保证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和,加上的破坏,均田制逐渐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