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05.3 黄河VIP免费

05.3 黄河_第1页
1/5
05.3 黄河_第2页
2/5
05.3 黄河_第3页
3/5
黄河课时教案发表日期:2004年2月16日出处:地理家园作者:文永明已经有2154位读者读过此文一、教学指导思想“黄河”这节内容,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是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为丰富。不过,从学生理解的角度看,教学难度并不算很大。因为,它毕竟是在学生学习了河流的概述和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之后,又一次学习一条河流,其中有关河流的学习方法以及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等内容,同学们多多少少已有所了解。因此,是否突出黄河的特色,将是本节教学的关健所在。基于上述分析,为了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更好地把握黄河的突出特征,我们打破常规,确立了“突出一个中心,实施两种手段,产生五种得体的动,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综合效益”的教学指导思想。精心设计,用45分钟时间完成两课时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达到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1.突出一个中心——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一条多灾多难且非常难以治理、令人忧患的大河。作为母亲河,它曾经并且正在给中华民族作出巨大的奉献,如塑造广阔而肥沃的平原,蕴藏丰富且较易开发的水能资源,给干旱的地区提供宝贵的灌溉水源。它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然而,毋庸讳言,它饱含泥沙,带走大量养分,下游河床高悬于空中,随时都会有决口之险,加之近年来断流和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些现象无不困扰着中华民族。新中国治黄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历史上频繁决堤改道及其灾难的根源尚未消除,人们仍需下大力气,进行持久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才能使黄河化害为利,充分发挥优势,更多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2.实施两种手段——根据本节教学要求,教学中将“三板”艺术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恰如其分地为突出教学中心服务。“三板”艺术教学,在理清知识线索,形象而清晰地显示曲流形状、源流概况、各段特征和强化著名水利工程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诸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给学生提供长时间反复观察、对比、思考和分析的条件,使其从中悟出不同河段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各段不同的治理和开发措施,牢固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和治理黄河的思想,并且系统而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动态的、彩色的、大容量的、综合性的、声情并茂显微(观)显宏(观)的特点。适时适量适度地使用,使学生充分感知黄河,理解其特征,体会其伟大和灾难的本质,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强化重点、加深印象、升华认识。3.产生五种得体的动:这里指的是巧妙设计教学过程,用刺激加动机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中产生得体的心动、情动、脑动、口动和手动,获得多方面的收获。(1)精心设计新课导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渴望探究的心动。关于黄河的话题很多,信手拈来,哪一个都能作为新课的导言。但是,使用不当,一般很难调动学生对黄河的学习激情,有的甚至会误导学生怒黄河、恨黄河。而冼星海《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录像,通过音乐和画面协调统一的表现手法,把黄河的汹涌澎湃,泥浪翻滚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撩得学生怦然心动,起到正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作用。(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产生融洽健康的情动。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对黄河已知内容的回忆,并让其尽情表达,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思想教育。(3)巧设疑问,善于启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新意的脑动。对各种途径已经获得的黄河知识的回忆,对黄河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大、下游为“地上河”的成因分析和对黄河治理的策略等内容的处理,教师均采用启发、设问、循循善诱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推理、自己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联系实际,勇于实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