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学习重、难点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主预习】请阅读教材P46-5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的填空。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的,哪些行为是的,它是人们的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2.人们行为的底线:法律是最刚性的,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违法行为的含义:出于过错违反的规定,的行为。4.违行行为的类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5.为什么要遵章守法?怎样做到遵章守法?(1)原因:遵章守法是的保证。(2)做法: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增强,严格遵守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合同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交流分享】一、违法无小事(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回答: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分析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阅读教材P50“探究与分享”)回答: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答案: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要求;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留意自己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的细节,对不良诱惑说不;③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安排时间,专时专用,必要时请求他人的监督等。【课堂训练】根据漫画,回答1、2题。1.漫画中司机的行为属于()A.违宪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2.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违法要受到制裁②违法就要承担民事责任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④自觉遵守交通规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4.下列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的是()A.谎报险情B.深夜在小区高唱卡拉OKC.破坏铁路封闭网D.未经他人同意使用其照片用作广告宣传5.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的最普遍的活动是民事活动。下列对于民事活动相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民事活动由民法来规范B.购置财产、订立合同、劳动就业等都属于民事活动C.民事权利是指公民的财产权D.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6.2016年1月15日,据证监会官微消息,今日,证监会对1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作出处罚,对当事人刘钦涛责令改正并处以15万元罚款。刘钦涛的行为()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B.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的是治安处罚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D.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7.2016年1月6日,《广州日报》报道,从元月1日起,广州地区民告官案件全部归广州铁路两级法院管辖。4日,广州铁路两级法院迎来首批前来告官的当事人或代理人。审理“民告官”的案件属于()A.民事诉讼B.行政诉讼C.刑事诉讼D.公诉8.“雄赳赳,气昂昂,冲到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老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停止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网络上的一曲《过马路战歌》生动刻画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中国式过马路”。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中国式过马路”属于()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9.某明星因无证驾驶被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这一案例表明()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无证驾驶是刑事违法行为③无证驾驶属于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