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属于第四单元“步入近代”。这一单元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萌芽、确立、发展的历史,在整个世界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前承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后启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工业革命,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二、课程标准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三、教学目标正确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阐述革命的经过,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内容、作用,能结合后边将要学习的内容得出这场革命的深远意义。通过对克伦威尔等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做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是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克伦威尔》片断教师:影片再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为什么能够在17世纪的历史性转变中抢占先机,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下面让我们回到17世纪的英国,一同去探寻问题的答案。(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绪融入到300余年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之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下的英国,看似平静的背后却孕育着一场革命的风暴。新兴的资产阶级在陈腐的封建统治下历经艰辛与坎坷,他们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第一篇章:漫漫黑夜阻发展———革命前的英国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展示: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主要航道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迅速聚敛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成长壮大,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都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北师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材料二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鼓励海盗掠夺和开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亚。1580年,满载而归的海盗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一世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人教版教师用书材料三到16世纪,集中的手工工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伦敦西部纽伯里一个名叫约翰•温彻康布的纺织业商人,在16世纪初就拥有一个约千人的手工工场,其中男女织工、纺工和助手600人,梳毛、理毛工人250人,修整工50人,染工40人,砑工20人。——《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教师: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主要航道转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本主义得到深入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主要有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一部分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学生: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通过海盗式掠夺,开拓了大量的殖民地,获得巨额财富。学生: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新航路的开辟为17世纪的英国提供了良好机遇,一群具有远见卓识的资产阶级队伍,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却给他们的万丈豪情浇上一盆冷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2、“君权神授”下的英国展示:材料一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在詹姆士一世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