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一)《我知我家》一、课程标准:2.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框的教学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能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四、课前预习导学1.“家”的涵义——有亲人,有亲情2.家庭关系①家庭关系的确立②家庭结构的类型(核心、主干、单亲、联合)3.父母亲情不可选择,无法改变①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②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亲情③了解父母家人的良好品质五、课堂研讨1、活动内容: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2、阅读感悟: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3、绘一棵家庭树P7六、课堂练习与反思()1.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_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①婚姻关系②血缘关系③收养关系④同学关系⑤师生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2.王某与小梅到民政部门登记后结婚组成了一个家庭,开始新的生活。王某与小梅家庭关系的确立属于。A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的家庭B.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的家庭C.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D.随父再婚而组建的家庭七、课外延伸()3.下列关于孝敬父母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孝敬父母是古代的愚孝,是盲目的顺从②孝敬父母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③孝敬父母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④如果父母做出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也是“孝”的表现⑤如果父母触犯法律,我们要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否则是不孝的表现A.①②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⑤()4.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句子能反映子女对父母感激之情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八、课后反思二十二中师生共用讲学稿(2)年级:八年级学科:思想品德第一课(二)《我爱我家》课型:新课主备:弓永倩审核:八年级政治组班级姓名等级时间:2010.9.一、课程标准:2.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2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三、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四、课前预习导学1.爱的回忆——分享珍藏的家庭温馨。2.爱的奉献——体会父母对家庭、为我们作出的贡献。3.爱的心声——感受不同的父爱和母爱。4.让爱住我家——表达真挚的情感,学会责任的承担。五、课堂研讨1、活动一:爱的回忆:分享珍藏的温馨2、活动二:爱的奉献:“秀怡的故事”分析3、活动三:“爱的心声”理解不同方式的父母“爱”4、活动四:“让爱住我家”——为家庭尽自己的责任与爱心六、课堂练习与反思()1.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