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三节细胞呼吸演练2苏教版必修1(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不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物的是()A.水B.氢C.丙酮酸D.ATP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C6H12O6转变为丙酮酸,脱去氢,生成ATP,而水是在第三阶段生成的。答案:A2.关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必定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反应速度不受温度的影响C.该过程不产生CO2D.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内进行解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其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并且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都可进行。此过程仅产生丙酮酸、[H]并形成少量ATP。此过程中必须有酶的参与,而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这一过程的正常进行。答案:C3.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能生成大量ATP的是()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时B.丙酮酸彻底分解为CO2和氢时C.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时D.葡萄糖和丙酮酸分解产生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时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随着有机物逐步分解,贮存的能量也被逐步释放,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和氢时,都只生成了少量的ATP,而在第三阶段,前两步产生的氢被传递给氧,与之结合生成水的过程会产生大量ATP。答案:D4.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CO2解析:葡萄糖的有氧呼吸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H]和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同时产生[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还原从空气中吸收进来的氧,生成水,同时产生了大量的ATP。从C6H12O6被氧化分解产生H2O和CO2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中18O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答案:D5.(·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解析: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有氧呼吸产生的[H]是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的;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中并无[H]的积累;脂肪分子中O的含量远远少于糖原,而H的含量多于糖原,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脂肪有氧氧化分解时需要的O2多,放出的能量也多。答案:D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酵母菌的CO2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时,说明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了部分CO2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生物体呼吸作用的意义只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植物细胞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H]的产生,释放的能量少解析:人体只有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细胞呼吸还可以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植物细胞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也会有[H]的产生。答案:A7.在细胞呼吸中,有CO2放出时,可判断此过程()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都有CO2的释放,故A、B、C全错,只有乳酸发酵不产生CO2。答案:D8.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条件应为()A.低温、干燥、低氧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C.高温、干燥、高氧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解析:蔬菜和水果不断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要想保证有机物尽量少地消耗,需要降低细胞呼吸,而影响细胞呼吸的条件有温度、O2的浓度和含水量等,所以低温、低氧可以降低细胞呼吸;而保鲜则需要适宜的湿度,不同的蔬菜、水果需要的湿度不同。答案:B9.[双选]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解析:a时无氧,无氧呼吸最强,有机物消耗最多;c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