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学习目标1.识别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概括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3.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预习导学1.古代埃及(1)建立统一国家: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2)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名师点拨】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并结合课文中的楷体字,了解金字塔的规模,感受古代埃及人的聪明智慧。2.古巴比伦王国(1)城市国家的建立: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2)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在巴比伦。(3)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名师点拨】通过阅读教材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掌握该法典颁布的时间、内容以及历史地位,认识其本质。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公元前15世纪后,雅利安人陆续侵入印度。(2)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官吏和武士)、吠舍(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平民)、首陀罗(从事低贱的各种职业)。(3)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名师点拨】采用列表归纳法,对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四个等级进行归纳,比较他们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区别,从而认识到该制度的本质是一种等级制度。能力提升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问题一模拟场景——吠舍和婆罗门的对话。(安排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吠舍和婆罗门并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感受种姓制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制度)主要角色:吠舍一名,婆罗门一名。背景:某地正在举行一次盛大的聚餐活动,吠舍端着一碗饭,来到婆罗门的桌旁坐下。婆罗门大怒,将吠舍的饭碗拿起来砸了,并且大骂吠舍:“你这个贱种,你凭什么与我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用餐?!”吠舍:凭什么?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来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不能与你同坐一张桌子吃饭?你瞧不起我也罢了,为什么还蛮横地干涉和反对我的孩子与你的孩子恋爱?为什么我们不能平等相处呢?(不同等级存在差异的表现)婆罗门:你这个贱货!难道你不知道,我们婆罗门是造物主用嘴制造的,而你们却是用腿造出来的,难道嘴可以与腿平等吗?这是神的意志,我们天生就是不平等的。(不同等级形成的原因)快滚,不要让我发火,否则我会让神来惩罚你!问题二众所周知,江河泛滥,洪水暴发,给人们带来的是田园荒芜、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苦果。因此,人们总是把洪水泛滥视为灾难的同义语。然而,在终年很少下雨的埃及,事情并不尽如此。倘若你踏上埃及国土,便会经常听到关于尼罗河泛滥的美谈及颂扬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育着埃及……对这一反常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这就是埃及人颂扬尼罗河泛滥的原因。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