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访李政道博士落实应用板块粤教版必修5(时间:40分钟分值:42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模拟(mó)混沌(dùn)颁奖(bān)创新(chuàn)B.洗漱(shù)拍纸簿(bù)对称(chènɡ)国籍(jí)C.斑斓(lán)一幅画(fú)倡导(chànɡ)狭义(xiá)D.稍微(shāo)均衡(hénɡ)茶几(jǐ)华裔(yì)解析:A项,“创”应读chuànɡ;B项,“称”应读chèn;D项,“几”应读jī。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密切落座题诗神同广大B.洗簌顷斜动荡色彩斑斓C.辉煌提诗刺绣颁奖典礼D.博士蕴藏码头幅员辽阔解析:A项,“同”应为“通”;B项,“簌”应为“漱”,“顷”应为“倾”;C项,“提”应为“题”。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既称为小品文,它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相对地说,篇幅不宜太长。乐毅的《报燕惠王书》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不能不说是肺腑之言和性灵之作,但由于它们的篇幅长,就不能算作小品文。有的文章虽短,而且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是作者在篇中毕竟过多地诉诸理性而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然也不能居于小品之列。A.短小精悍B.言简意赅C.肺腑之言D.一孔之见解析:D项,“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此处不符合语境。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有把诚信看作是一种积极美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得到坚守,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自觉体现于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之中B.年,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C.公益慈善界人士,往往会对一篇报道满意或不满意,作为判断媒体对公益慈善事业影响的依据,对媒体的认识也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D.武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之所以被称作“智慧之眼”,是因为它不仅能“看”,还能够分析判断、自动识别异常并报警。解析:A项,语序不当,把“才能得到坚守”移到最后;B项,搭配不当,“推进”与“质量品牌”不搭配,在“质量品牌”后应加“建设”;C项,成分残缺,在第一个“对”字前应加“以”。答案:D[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②我们欣赏书法美,还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③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④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⑤所以A.④⑤①②③B.④⑤②①③C.④②⑤①③D.②④①③⑤解析:引述古人的话④,解释并提出观点②⑤,详细解释“神采”①③。答案:C二、类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新闻访谈,完成6~8题。丁肇中访谈录(有删节)主持人:有一位科学家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类就像是一些生活在海洋深处的深水鱼,从来没有到海边去过,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水里,只有当海水溅起水泡的时候,才会引起某些有智慧的鱼对水的注意:原来我们是生活在水里!您或者其他科学家是不是就像这些有智慧的鱼?丁肇中:可能是吧,但我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动力还是好奇心。每一个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动因,但我只能说我自己,我最主要的动因是好奇心。主持人:是好奇心促使您把最微小的粒子以至最广大的宇宙,都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丁肇中:对,这样研究才能不断地深入下去。你不去做实验,永远不会知道谜底和真相。你可以想一想,一百年以前,我们对物理、对世界的认识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情。一百年以前,我们认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元素;几十年后人们发现,原子核是最基本的东西;再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基本粒子才是最基本的东西所谓的基本粒子,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认为是夸克,可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一百年以后,又将是什么样子。主持人:作为一个终生从事研究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