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VIP免费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1/8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2/8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3/8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6课师说落实应用训练苏教版必修1(时间:40分钟分值:65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yū,阿谀,奉承解析:A项,传,zhuà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B项,贻,yí;D项,谀,yú。答案:C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中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中前一个“则”是连词,表转折;后一个“则”是连词,表承接。C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向;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答案:A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君子生非异也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析:A项,“受”同“授”;B项,“不”同“否”;C项,“生”同“性”。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解析:“学者”古义为“求学之人”,“传道”古义为“传授道理”,“众人”古义为“一般人”,“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古文”古义为“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不齿A.小学而大遗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吾从而师之D.位卑则足羞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C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解析:A项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为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C项,被动句(不于时拘);D项,一般陈述句。答案:A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论述了为什么要从师和以什么人为师的道理。B.第2段作者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接着就用三组比喻来论证。C.作者在第3段中拿孔子的言行作为例子,主要在于说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别人才向别人学习,鼓励人们应该虚心好学。D.总起来看,《师说》着重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解析:B项,“三组比喻”应为“三组对比”。答案:B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2)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了。二、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问说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