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拣麦穗落实应用板块训练粤教版必修1(时间:40分钟满分:42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麝香慑服校舍涉世未深十恶不赦B.信笺兼容悭吝间不容发三缄其口C.抗洪伉俪坑骗引吭高歌沆瀣一气D.瞳孔彤云侗族初日曈曈悲恸欲绝解析:A项,都读“shè”;B项,除“悭”读“qin”外,其余都读“jin”;C项,前两个读“kàng”,后三个分别读“kēng、háng、hàng”;D项,“侗”读“dòng”,“恸”读“tòng”,其余都读“tóng”。答案:A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慈祥山坳灶糖月残星疏B.茸毛田梗戏谑稀稀拉拉C.痴想包裹合计皱皱巴巴D.企望蹒跚嫁妆前仰后合解析:B项“田梗”应为“田埂”。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周久耕的案发,是典型的“祸从口出”。一是口无遮拦,面对群众大言不惭,这引起了网民的愤怒;二是贪图享受,消费高档香烟,让网民敢怒不敢言。A.祸从口出B.口无遮拦C.大言不惭D.敢怒不敢言解析:D项,“敢怒不敢言”意思是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与语境不符。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过,当她们把拣麦穗时所伴着的痴想,也一同包进包裹里,她们会突然发现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B.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C.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D.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茸毛的金色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解析:A项,成分残缺,“里”后加“的时候”;去掉“所”。B项,搭配不当,“羞辱”不能与“不满”搭配。D项,语序不当,应为“金色的茸毛的”。答案:C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来过蒙山的朋友一直惦着雨王庙旁的那棵百岁的老山楂树,还想摘几颗山楂带回去。当我们来到那棵树下,抬头去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已不见一颗山楂②邻近山路的枝条③只有树梢上和探出崖壁的几条枝条上还有簇簇红红的山楂果在风雨中摇着④想是被游客都摘去了⑤大家因够不着[⑥也只好遗憾地笑笑A.②①④③⑤⑥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①③④⑥⑤解析:联系横线前面的语句,根据逻辑关系作答。根据语法顺序,②在①的前面,④是对①的解释说明,⑤是对③的解释说明。答案:A二、类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哑巴与春天迟子建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能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