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电容器的电容课型新课教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2.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化3.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4.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类比法研究问题2.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协助,大胆创新的精神。2.渗透内因决定事物本质的哲学观点3.课件展示电容器两极带等量异种电荷,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的对称美重点1.电容的概念2.电容影响因素难点1.建立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的印象2.对电容物理意义的理解教法类比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学法学生设计实验、讨论、练习、阅读自学教具多媒体、实验影片剪辑、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等板书设计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充电:电能→电场能放电:电场能→其他形式能带电量:一个分类: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击穿电压额定电压电容器定义式:决定式:单位:F、μF、pF物理意义教师活动设计意图电容教学过程[Ks5u.com]引入:【照相】学生可观察到明显的闪光效果,同时展示照相机里用的两节1.5V电池。【提问】为什么3V的电压可以产生如此强的光?【介绍】照相机里的一个秘密武器就是电容器。【实物投影】:几种不同规格、型号、外型的电容器。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一种重要元件,在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图片展示】电视机、VCD的内部电路里的电容器。除了电视机、VCD外,电风扇、日光灯、收音机、等电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来认识电容器及其相关问题。新课教学:一、电容器1.电容器的构造:【出示】一个电容器,并将其拆开,让大家观察它的构造。学生观察总结,可以得出: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膜(绝缘体)。引申电容器的概念:类似这样,在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构成一个电容器。这两个导体叫做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中间的绝缘物质叫电介质。【思考】相邻两同学是否构成电容器?构成。【思考】两个平行金属板夹上一层绝缘物质能否构成一个电容器?构成,这种电容器叫平行板电容器,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电容器。过渡:电容器的构造我们了解了,它又是怎样工作的?2.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再用模拟动画演示补充。[实验观察]充放电时电路中电流计有怎样的反应?[动画演示]有电流,意味着有电流做功,则伴随着能量的转化,那么能量在怎样转化呢?以及电流流过是电荷再怎样移动?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模拟的动画。充电:两极板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池中的电能转化为电场能储存在电容器当中。我们把一个极板的带电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放电:电容器当中储存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过渡:对于同一电容器,两板间所加的电压越大,板上所带的电荷就越实物的展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电容器充满兴趣。实验过程无法详细演示电荷移动情况及电场的变化过程,需要flash动画配合进行类比法这种物理思想的灌输与训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多,那么电容器的带电量与充电电压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二、电容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同一电容器,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即比值Q/U是一个常量;对于不同的电容器,这个比值一般不同。那么这个比值表征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人们这样定义: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C来表示。2.定义式:3.单位:法拉简称:法符号:F1F=1C/V1F=106μF=1012pF4.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提问】怎么理解呢?引导学生类比理解:既然电容器的作用是储存电荷,那么我们就把它与盛水的容器----水杯进行类比。电容器水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容纳水的能力↓↓单位电压电容器所带电量单位深度水容器所带水量↓↓【结论】电容在描述电容器的储存本领时就如同水杯的底面积。【演示】水杯存满水和只存一点水。再把水全倒掉。【提问】水杯自身的储水本领变了吗?学生回答:没有。【类比】那电容器储存100C的电荷和只储存10C的电荷,电容器自身的储存本领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