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2.体会科普文章的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学习难点: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一、独立试航: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一)给加点字注音:遗骸()蟾蜍()追溯()潮汐()褶皱()(二)解释下列词语:追溯:天衣无缝:二、学生自读《恐龙无处不在》一文,研讨以下问题:(一)整体感知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在课本上标注并写出层意)3.“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4.“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三、合作探讨:1.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面对面交流。说出下列各句的作用:(1)“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2)“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2.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引人入胜。画出具体句子并说明运用这一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2)作比较:。(3)打比方:。(4)列数字:。四、知识梳理: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以及灭绝的问题(生物学)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从而说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现象。五、达标测评: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1小题六、布置作业:完成《新课堂》6-11题第二课时学生阅读《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一、整体感知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3.段落结构: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至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至全文完),这部分分四层。在课本上标注并写出层意。二、合作探讨: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3.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三、知识梳理: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第2-4小题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第三课时一、合作探讨:两篇短文比较阅读:(1)说明顺序:(2)说明方法:(3)说明的角度:。(4)说明语言:。二、揣摩语言: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同时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3.即非常纯的沙子。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二、知识梳理:1.小结: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2.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五、拓展巩固:完成《新课堂》12-18题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学后记: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答案(一)遗骸(hái)蟾蜍(chánchú)追溯(sù)潮汐(xī)褶皱(zhězhòu)(二)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二.(一)1.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这是一篇科普论文)2.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