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J”“型曲线与S”型曲线1、2、3、45、7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6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A.增长率大于零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解析在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其增长率为零,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群密度最大。答案D2.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ⅠB.ⅢC.ⅣD.Ⅴ解析当一个物种被引入孤岛后,由于生活条件优越,食物充足,天敌少,“故在短时间内种群数量表现出J”型增长曲线。一段时间后,由于环境阻力的增加,种群“的数量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羊和牛都是以草为食的食草动物,羊的个体较牛小,同等面积的草地养活羊的数量多于养活牛的数量,所以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快速增长期较牛早,且数量较牛多,出现图中Ⅰ所示的变化曲线。答案A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后,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解析紫茎泽兰进入我国四川地区是一种生态入侵现象,其增长曲线为J”型“曲线。但并不是所有生物进入某一新环境后都会呈J”型曲线,因为还需要满足气候条件适宜,无天敌等条件。对于农作物种植强调合理密植,最大种植量应为K值。答案D4.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获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本题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时防治,因此A错误;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因此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因此C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因此D错误。答案C5.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见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解析第20年至第30年间λ值为1,故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而第1年至第5年间λ值大于1,野兔种群数量增加;第5年起到第10年间λ值大于1,野兔种群数量仍然增加;第10年到第15年间λ值小于1,野兔种群数量下降;第15年至第20年间λ值小于1,野兔种群数量仍然下降。答案D6.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K值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B.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小C.a种群在20~40h之间主要以出芽方式快速增殖D.d种群在60~100h之间,酵母菌体积增长较快解析在特定有限环境中,所允许某特定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是不变的;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更换营养液周期越长,种群对营养需求的斗争越大,繁殖速率越小,平均增长率越小;a种群在20~40h之间营养充足,主要以出芽方式快速增殖;d种群在60~100h之间,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容量,因生存斗争剧烈,酵母菌生长缓慢。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0分)7.(10分)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两个层次,即个体的年龄组成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是单体生物所没有的。例如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龄画成椎体,如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无性系构件月龄结构的影响。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