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香港和澳门回归》一课的延续,两课都建构于“一国两制”的框架之下,都围绕着祖国统一的问题展开。台湾对于华夏儿女来说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它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是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同时又是当今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党和政府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课程标准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的交往概况等知识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这一史实,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大家看过电影《富春山居图》吗?展示:《富春山居图》教师:电影讲述的是中国特工同日本黑帮以及英国大盗三方之间为了保护和争抢辗转流失、历经磨难的中国元代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而发生的夺宝故事。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79岁完成“富春山居图”后不久就辞世,数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如今画作一半在杭州博物馆,一半在台北故宫;我们盼望着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海峡两岸的交往取得了哪些进步,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这些内容。(设计意图:由《富春山居图》导入,直接调动了学生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情感,激起学生急切了解两岸关系的愿望。)(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本是同根生——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教师:一提到台湾,我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宝岛台湾展示: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宝岛台湾”都了解哪些信息?学生:通过所学知识简单介绍。展示:台湾图片日月潭阿里山教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台湾与大陆几次分分离离,你能简介这段历史吗?学生:1.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夷洲(台湾)。2.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台湾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3.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4、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立台湾省。5、1895年,《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6、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教师:不仅中国历史有充足的史料可以证明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而且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也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大国的认同。展示:1943年开罗会议《开罗宣言》材料: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开罗宣言》教师:以上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然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呢?学生: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4月,南京解放,蒋介石败退台湾,并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分离的状态。教师: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港澳的分离是由殖民侵略造成的,属于外交问题;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是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的内政。教师:台湾与祖国分离后,两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