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水土流失的原因14、5、68、9水土流失的危害111216水土流失的治理2、3、710、13、14、15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1~2题。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A.露天采矿B.黄土质地特殊C.夏季暴雨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千沟万壑是由流水侵蚀冲刷作用强烈形成的,流水作用强是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第2题,对陡坡治理,应采取护坡治理方针也就是加强封坡育林育草,提高植被覆盖率。答案1.D2.B3.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甲、丙两地所处地带相对平坦,坡地径流较缓,丁地位于山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而乙地为耕地,位于河谷地区的陡坡、河流上游地区,植被条件较差,最易发生水土流失,也最应退耕还林(草),加强水土保持。答案B读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和种草植树面积(虚线)的关系图,回答4~5题。4.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平衡的临界值约为()。A.年降水量约为320~340毫米,种草植树面积约为1300~1350平方千米B.年降水量约为430~450毫米,种草植树面积约为550~580平方千米C.年降水量约为550~580毫米,种草植树面积约为430~450平方千米D.无法估量5.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主要与下列哪一地区的种草植树面积有关()。A.山东境内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太行山区解析从图中可知,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种草植树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其侵蚀与堆积平衡的临界值应从图中三角洲的造陆速率为0时读出年降水量和种草植树的面积;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主要与黄河的泥沙输送密切相关,而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答案4.A5.C读图,完成6~7题。6.从图中的信息看,为保障农业稳产,改良的因素是()。A.地形B.降水C.水源D.土壤7.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A.防洪B.发电C.养殖D.防治水土流失解析第6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地区,而该地区有大量的水井,故为保障农业稳产,改良的因素是水源。第7题,该地区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防治水土流失。答案6.C7.D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8~10题。8.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9.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10.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了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图中曲线显示,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是0~40度,随坡度的加大,侵蚀强度加大;40~90度,随坡度加大,侵蚀强度减弱。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地表植被覆盖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坡度大,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很小,因而侵蚀程度低。图中的鱼鳞坑由于地势低洼,可以拦截径流,起水土保持作用,在上方植树,有利于成活。答案8.C9.D10.B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11~12题。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