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措施。2.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地方设三司、中央设内阁;清朝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基本情况。3.了解文字狱始于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难点重点: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难点: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机构及其职责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国力强盛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二、知识概览图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即明太祖)在应天称帝,后攻占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清朝的建立:女真族所建的“后金”改名为“清”,入主中国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中央:罢中书省,废宰相制,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思想: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康熙皇帝设南书房雍正帝时,创立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思想: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三、新课导引元朝末年,在今安徽淮河北岸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初夏的一天,有个身披破烂袈裟的年轻和尚,前来要求参加起义军,他叫朱元璋。朱元璋家境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那座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前来投奔起义军。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1368年,建立了明朝。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由于明朝后期统治的腐朽,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于1664年攻占北京,推翻明朝。兴起于东北的清朝闻讯派兵南下,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朝。闯王率兵同吴三桂在山海关鏖战,清军突然杀出,农民军败退,被迫撤出北京,转战各地,最后失败。1644年,清军人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建立后,进一步强化了君主集权。〔思考讨论〕明清时期的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集权?四、教材精华知识点l明清两朝的更替明朝的建立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起于民间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征战,于1368年占领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政治清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政治应天(今南京),并称帝,建立明朝,而后再出兵北伐,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年号洪武。清朝的建立(1)清朝的建立:15世纪中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中的一支建州女真,辗转迁移到辽东长城外。南迁之后,建州女真过着农耕、畜牧和渔猎生活,并受到明朝的民族压迫。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逐渐崛起,形成了满族。努尔哈赤曾被明朝廷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等职,后脱离明朝独立,称汗建国,努尔哈赤建立的汗国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到1643年,几乎全部占据了关外。(2)明朝的灭亡:当清朝的力量向关外发展时,陕西的农民开始起义,其中李自成的起义军不断壮大,最后在顺治元年(1644)占领北京,明朝灭亡。同年吴三桂引清军人关,清军击败农民军,将首都从盛京迁到北京,开始了清朝在中国的统治。说明清朝在北京称帝的10位皇帝依次是: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和宣统帝。统治时间从公元1644~1912年。清朝帝王的姓氏为爱新觉罗,通常略去姓氏,只称其名。知识点2从内阁到军机处明朝的专制统治(1)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原因。朱元璋统一全国后,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弱臣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还不够强有力;加上当时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和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不时南下骚扰,威胁到明王朝的统治,因此决定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明初,朱元璋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制,设布政司、按察司和都指挥司,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使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相互牵制,统于中央。又相继推出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法规,强本抑末,一改元代松弛苟简的习弊,加强了对农村和城镇基层的直接控制。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