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理化生学科教师备课活页年级主任签名处:学科主任签名处:课堂导入:氧气,人们曾经把它称作“养气”,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氧气能支持燃烧。有了氧气,人类就可以“下五洋”探索海底的奥秘;有了氧气,人类就可以乘上神州五号“上九天揽月”。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它又有哪些性质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专题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温馨提示:1、胶头滴管使用时做到“垂直悬空”。2、加药品时要先液后固。因为是探究哪种催化剂最适宜制取氧气,如果是已经确定了实验用品,加药品时要先固后液。3、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宜过多,一般是一瓶30%的原液稀释成三瓶过氧化氢稀溶液。课题:氧气的制取(实验)主备人:梁玉青时间:2010年月日目标点击:1、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2、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3、对比较典型的题目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只要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可用向下排空气法。但是有毒的其他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防止逸散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学以致用:如果收集氢气,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氢气密度最小,而且难溶于水)如果收集氨气呢?(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并且极易溶于水)拓展: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专题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探究内容现象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几块沸石4、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先加固体,再加液体)③、收集气体: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④、检验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⑤、验满: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逸出大量的气泡时说明已满。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木条复燃,说明已满。5、操作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一定要伸入液面反思交流:1、还有其他方法来制取氧气吗?2、制取氧气的药品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规律总结:只要固液混合,反应在常温下进行的,都可以采用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专题二:指点迷津: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要明确以下三点:(1)催化剂具有“一变”和“两不变”的特点。“一变”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是指:物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2)同一个反应,可有不同的催化剂。(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专题三:实验室中氧气的制取易错点: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或碎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结论:。专题二:催化剂1、概念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专题三:实验室中氧气的制取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2、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3、实验装置:(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我会动手操作——制取氧气方法:1、学生说出各仪器的名称并组装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加药品4、收集两瓶气体(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各一瓶)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②、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气体的排出。③、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利于集气瓶内气体的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④、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等到气泡均匀的冒出之后再收集。如果排空气法,需要等一会儿再收集。拓展延伸: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快乐自测——气体的收集方法1、工业制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是()A、都属于物理变化B、都属于化学变化C、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D、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联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预见性问题:学生对于分离液态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