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春秋战国的文化学习目标1.说出老子的思想主张。2.说出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说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4.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预习导学1.老子与道家(1)老子,楚国人,他生活于春秋末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他的言论主要记录在《道德经》中,他具有辩证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2.孔子与儒家(1)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主张:①主要由“仁”和“礼”两部分组成。②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3)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哪些?①他主张人人都该有受教育的机会。②在教学上,注意因材施教。③教育学生树立诚实的学习态度。④广收门徒。(4)地位:孔子在中国封建时代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代表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立说,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思想领域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及其代表著作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代表著作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本学说;宣传高尚道德观念《孟子》道家庄子认为人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发展,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倡导人们互助互爱《墨子》法家韩非提倡改革,主张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子》4.《诗经》与屈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是《离骚》,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问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走平民教育之路。一生教授的门徒多达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材料二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他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1)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他”分别指谁?分别属于什么学派?材料一中的“他”是孔子,属于儒家学派;材料二中的“他”是韩非,属于法家学派。(2)请写出材料一中的“他”对今天教育仍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思想,并用一句话评价他。“因材施教”;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符合题意即可)问题二: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各组分别用儒、墨、道、法家的代表为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①儒家: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感化、说教,不能体罚;让爱心充满集体;人人诚实,言行一致;宽恕、容人。②墨家: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③道家:自习课时间应留给学生。④法家:建立班规,奖罚分明。(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