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贤良对策”背景儒学的坎坷历程应运而生(春秋)→蔚然大宗(战国)→遭遇打击(秦朝)→逐渐恢复(西汉初期)鼎盛时期的社会问题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经过汉武帝数次“举贤良对策”概念通过举荐和策问的双向结合来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方式举荐→策问作用一些人进入政府官员行列意义通过此举发掘了一批治国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历史地位汉朝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生平生活在西汉文、景和武帝时代,是一位大学问家公元前140年,三次应对,得到汉武帝赏识任用晚年著有《春秋繁露》贡献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思想主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儒学教育状况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有专门研究、传播五经的“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太学兴盛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儒学地位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影响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