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和核心能力培养水平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一、课程教学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1、精准定位原则核心课程和核心能力课程要从行业、企业发展状态和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需求范畴进行精确定位,以保证专业课程模块的完整性和有效性。2、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教学标准是课程实施的依据,必须具备可操作性。3、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原则专业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形成以核心(课程)能力为主,相关课程为辅的模块化结构。4、满足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原则核心课程和核心能力课程应具备应用性、前瞻性,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为毕业生的可发展空间留有余地。5、课程范型与职业能力匹配原则坚持课程范型与职业能力匹配原则。根据课程性质,可采用问题中心的课程范型、训练中心的课程范型、任务中心的课程范型、体验中心的课程范型、培训中心的课程范型。二、学习领域定位1、安全管理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从业人员涉及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使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胜任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铁相关工作岗位。2、掌握轨道交通安全的专业认知能力、交通事故应急处理的专业测试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负责、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重质量、守规范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交通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以适应市场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人才的需求。对于学生毕业之后就能上岗具有重要的作用。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高铁类、城市轨道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体系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门课程的前修课程为《铁路运输经济法规与安全法规》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为《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应急处理》专业课程。三、学习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3)掌握处理常见事故的方法和技能。(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2.方法能力目标(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专业认知能力。(2)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3)灵活运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原则和安全管理手段于实践中。(4)熟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5)掌握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方法。(6)深刻认识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7)掌握一定防火灭火基础知识。3.社会能力目标(1)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2)有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能力。(3)有分工合作、团队协作能力。(4)与人交流的能力。(5)应急事故处理能力。(6)具备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开拓创新的能力。四、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单元参考学时情境名称情境描述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基本知识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特殊性。2•掌握安全生产的“五要素”之间的关系。3.掌握城市轨道父通安全官理的原则和方法。4.灵活运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原则和安全管理手段于实践中。1.1城市轨道父通安全管理的意义261.2安全生产的“五要素”21.3城市轨道父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2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1•能够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人、物、环境、管理)。2.能够找出我国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改正措施。3.掌握和熟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4.能够了解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和方法5•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2.1概述2102.2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22.3安全生产责任制22.4安全技术保障体系22.5安全教育培训体系23.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处理1.能够分析事故分类和构成条件。2•能够运用事故报告、调查、应急救援、处理原则、程序与内容。3.能够制定事故应急预案。4.会应用一定的伤害急救常识和基本技能。3.1事故分类和构成条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