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课时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绘制“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了解绘制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通过观察、分析所绘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了解西方列强一步步入侵中国的基本状况和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大致变化情况,培养运用地图信息分析、比较、归纳历史问题和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3.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激活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存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尝试相关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下发有关绘制历史地图方法的资料,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2.班级学生自然分组,分成四个组。3.设计本次活动的子课题,各组抽签决定自己的活动主题。①辉煌与沧桑――历史名城南京。②领土的沦丧。③不屈的民族。④归来吧,香港。4.设计活动说明,并在一周前发给学生,为这次的活动提供指导。5.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网站和书籍,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自己需要的材料。6.选出一名主持人,八名评委;设计并下发课堂评价表。7.设计“学生活动过程心理体验问卷”调查表。学生准备1.熟悉教科书中有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课文和地图。2.识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香港地图。3.搜集并阅读有关介绍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知识读物,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4.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5.准备一张较大的纸和三四支颜色不同的笔,绘制地图。活动过程一、分组活动各组根据抽签情况分别完成以下任务:1.在地图上标注南京,搜集有关南京的资料,展示南京历史上的辉煌与近代的屈辱。2.根据课文中介绍的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内容,在地图上标注沙俄强占中国领土的大致地理位置和主要条约的名称;在地图上分别标出历次侵略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谈一谈外国侵略者是如何从沿海向内地渗透,逐步加深中国的危机的。3.标出在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地点和爱国官兵英勇抵抗的地点,介绍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4.绘制香港地图,根据《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图上标注每次条约中割让的部分,搜集香港回归的有关资料,介绍香港的回归历程。二、成果展示1.“辉煌与沧桑”小组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南京的发展史。2.“领土的沦丧”小组。这一组的活动主题是: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丧失主权、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3.“不屈的民族”小组。这一组的活动主题是通过介绍在外国侵略过程中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所展示出的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4.“归来吧,游子”小组。他们的任务是通过香港的主权所有、无奈的离去、百年回归反映中国从衰落到重新兴起的艰难里程。。三.课堂评价。1.下发“小组自评互评统计表”。2.下发“活动过程心理体验问卷”。四、活动总结。1.教师小结:关注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注重探究方式的合理,探究成果的科学,小组活动的协调,鼓励创新。公布竞赛成绩。2.学生小结: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作业布置A(必做题):完成《填充图册》;预习第一单元讲学稿。B(选做题):小作文:落后就要挨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