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章内容,因而本章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重要,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关键。而本节是第二个课时,是在前面集合基础知识上学有关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的章节,这对于以后学习集合的相关内容至关重要。学情分析(1)数学是一个很抽象的学科,尤其是本章集合部分,本身比较枯燥,因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是教学的关键;(2)学生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因而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及其符号“”、“”的含义;2.掌握子集的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会判断两集间的“包含”“相等”的关系,并用符号及图形(韦恩图或数轴)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4.能写出已知集合的所有子集或真子集.培养观察与逻辑划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与性质;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2.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并正确使用相关的表示符号;空集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关于集合的知识,如:集合与元素的定义,集合中元素的特点、集合的分类、集合的表示方法等,显然这些知识仅局限于某个集合自身,从这节课起,我们将跳出某个集合的“小圈子”,把讨论的重点转到两个或几个集合的关系上来。(二)新课教授1.子集的概念观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共性)(1)A={1,2,3},B={1,2,3,4,5}(2)A=N,B=Q(3)A={-2,4},(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1)包含关系: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集合A与集合B有包含关系;(2)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B中的元素,就说这1BA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注: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奎屯王新敞新疆若A不是B的子集,则记作:A⊈B(或B⊉A)例1判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①A={1,3,5},B={1,2,3,4,5,6}()②A={1,3,5},B={1,3,6,9}()③A={0},B={x∣x2+2=0}()④A={a,b,c,d},B={d,b,c,a}()2.真子集的概念什么是真子集?(请学生回答)定义:若集合,存在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3.集合相等定义: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A⊆B)且集合B也是集合A的子集(B⊆A),则A与B相等,记A=B。符号表示:即A⊆B,B⊆A⇔A=B。注意: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例3.已知集合,集合,且A=B,则实数=4.空集的概念对于一元二次方程若判别式=0,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也就是由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中没有元素。例如:,无解(1)定义: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2)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例4.写出{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5.子集的性质问题:根据子集的概念,结合Venn图,你能得到子集的一些特性吗?(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则AC。(“真包含”关系也具有传递性)·2元素个数与集合子集个数的关系:集合集合元素的个数集合子集个数{a}{a,b}{a,b,c}{a,b,c,d}………n个元素(4)子集的个数:2n个真子集的个数:2n-1个例5.已知,分别求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实数a的取值集合。(1)(2)(3)BA(答案:(1)(2)(3))问题研讨;1.区分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含”与“相等”两种;2.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个在做题时很容易忽略。4.,可以分三种情形:5.{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奎屯王新敞新疆如Φ{0}奎屯王新敞新疆不能写成Φ={0},Φ∈{0}板书设计:1.2集合的基本关系CBA3作业布置A类作业1.设集合,求a的值。B类作业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