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八年级语文《说“屏”》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书写1、理解。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学习难点: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学习时数:2课时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在啧啧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一、独立试航(一)给加点字注音:流萤()帷幕()忒()书斋()韶光()休憩()伧俗()闺房()屏风(píng)伧俗(cāng)屏除(bǐng)寒伧(chen)(二)释义:伧俗:。纳凉:。缓冲:。雅俗之分:。因地制宜:。(三)整体感知: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屏是什么。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的设置:二、合作探讨: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2、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说说下列诗句的表达作用:(1)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2)《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3)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4)“…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能否换上“放”?为什么?“点缀”一词的作用:3、下列句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2)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3)“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4、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三、知识梳理1、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2、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四、达标测评:阅读下文并完成下列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