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行为与后果第三课时三思而后行【训练要点】1.能够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2.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3.培养学生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课堂达标】知识点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过程1.判断题(1)“三思而后行”说明我们只能在行为前进行思考、选择,而行为一旦开始,就无法控制。()(2)我们在选择行为的时候,要考虑条件是否成熟,行为与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是否违背。()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必须在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我们在做出行为前应考虑()①行为条件是否成熟②我们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是否合拍③行为与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是否矛盾或冲突④有无不可测因素的存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行为中属于有责任心的表现的是()①知错就改②孝敬父母③我行我素④见义勇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二、三思而后行4.判断题(1)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责任上。()(2)三思,意味着思考与选择,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一般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利益。()5.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及学习效果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与方法,也是一种行为调控,目的是实现学习效率的最优化,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种行为调控属于()A.是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B.是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C.是对行为后果的自省D.是对后果自觉承担责任6.古人说:“三思而后行”,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我们只要学会思考,就能做好任何事情B、我们在行为前应该有所思考C、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检查自身的行为D、我们应该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不断接到孩子离家出家、家人苦苦寻找的热线求助电话。电话中家长都在向我们哭诉殷殷的盼子之情。孩子们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逃避现实,决然离开家的港湾?事件回放:去年10月,一名15岁的女孩,因为受到家长的责怪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数天不见踪影也无任何音讯。当地派出所接到报案后立即进行全面查找,并将此情况向周边地区及铁路公安部门进行了通报。通过多方查找,最后在某市火车站一辆由上海开往兰州的火车上找到了这名女孩。你想对这些离家出走的同龄人说点什么?【迁移拓展】一、选择题1.(应用题)人们如果不承担许许多多的责任,其后果一般是()①得不到人们的信任②甚至会受到法律的惩罚③受到大众的谴责④不会有多大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下列同学能做到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是()①小李将学校的玻璃打碎,见没有人看见,偷偷溜走②小华认识到自己上课讲话会影响他人及自己的学习,努力改正③小红将跟同学借的书弄丢了,主动买了一本还给同学④小明为了期中考试能有一个好成绩,作弊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早上7∶40,南京大中桥路口,路口东西向红灯闪烁时,一位行人闯红灯过马路……据此回答3~4题。3.这时会产生什么后果()①群体效仿②交通堵塞③发生车祸④侥幸通过后思想麻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句话启示我们青少年A.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B.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种行为引起的C.遇事要“三思而后行”D.行为和后果都是多样的和复杂的二、材料分析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位老太太被自行车撞倒,受了伤,站不起来,坐在马路边。路人虽围观如堵,却无一人予以帮助。这时九年级(1)班的李华、何洁、蔡霞同学见义勇为,把受伤的老太太一步一步扶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开了处方,但孩子们付不起几十元的治疗费,只好到街上买些药膏、绷带。他们当着“白衣天使”的面,胡乱地裹扎住伤口,再把受伤的老太太送回家。请你分析材料中人物的行为。6.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我们在行为前都应该有思索和选择,《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行为的具体要求,反思一下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要考虑到《日常行为规范》里的哪些要求?你做到了吗?假如在放学路上,路过网吧门口,网吧老板说“进来玩一会,可以代写作业,没带钱还可以赊帐”,你能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