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本系统划为两个分区,分别为幼儿园灌溉区域与小学灌溉区域,整个灌溉区域共采用两台智能控制器,幼儿园灌溉区域1台,小学灌溉区域1台,幼儿园区域4个小学区域10个,共计14个轮灌区,通过电磁阀连接自动控制开启;闸阀设置在绿化带内。工程为清单内所有节能灌溉系统工作,灌溉总接头与雨水回收喷洒栓对接,绿化给水系统工作(全自动喷灌系统包括水电图)。二、工艺技术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是一款领先的农业物联网解决软件,实现精准的管理模式,能够精准的把握灌溉时机和灌溉量,减少无效的灌溉量,节约用水。此软件使用先进组态软件进行开发,一方面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界面、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快速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新的组态控件是实现对系统功能的扩充。此工艺技术具有自动灌溉、定时灌溉、周期灌溉、手动灌溉等多种模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灌溉模式,通过监控完成灌溉起始时间、停止时间、喷灌时间等,按照供水时间自动调整回路的开关时间或定时自动远程控制,出现故障立即停止水泵运行,并报警。本工程施工采用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进行施工操作,由先进的无线数据通讯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及智能灌溉控制设备等组成的分布式无线遥测、遥控、要信系统。可以对整个灌溉范围内进行遥控开关、遥讯设备状态、遥测电流、电压、用电功率,根据对所测数据的分析来判断灌溉系统有无故障的估算和计算,对系统数据通讯超时、状态出错、灌溉故障等进行报警处理。三、编制依据3.1.标准、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GB/T50085-2007《喷灌工程技术规范》3.2设计资料四、施工安排4.1土建部分4.1.1.管道承受压力较小,挖槽底部需平整,以减少不均匀沉陷4.1.2.管线采用给水PE管,管顶的覆土埋深不得小于0.5米,穿越道路部位不得小于0.7米4.1.3.埋地敷设的各种管道均应座落在原土地基上,不允许埋在虚土上,如遇土质较差处(如软土)应采用换填分层夯实或填砾石作加强处理。管基处如为岩石或多石层,则应在管下铺设200mm厚中粗砂垫层。4.1.4.地埋式喷头,正方形与等边三角形布置结合,管道沟槽底部应进行夯实,沟底至管顶以上10cm处用细土或过筛土回填。过路处的管道须加大于两个规格以上的过路钢性套管。4.2水利部分4.2.1按设计选用管材,主管及装有3个以上配水点支管终点,均应安装可拆卸的连接件。4.2.2.绿地喷灌给水采用地埋式喷头,正方形与等边三角形布置结合。管道沟槽底部应进行夯实,沟底至管顶以上10cm处用细土或过筛土回填。过路处的管道须加大于两个规格以上的过路刚性套管。4.2.3地埋式喷头和快速取水阀均需千秋架与支管连接,草坪中喷头顶部应与沉降后的绿地表面平齐或略低于地平面。4.2.4.绿地人工浇灌的快速取水阀安装在阀箱内,阀门按设计规定选用,安装前应做耐压强度试验,出水立管为De32,安装位置尽量隐蔽并方便取水。4.2.5.在整个灌溉系统安装2"自动进排气阀,在主管最低处易存水的地方安装2"泄水阀门,施工时依现场地形布置。自动进排气阀安装在阀门箱内。4.2.6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一般先装地下,后装地上;先装大口径管道,后装小口径管道;4.2.7绿化灌溉给水管线试验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管道及设备安装前必须清除内部污垢和杂物,安装中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临时封闭。设计管线如和绿化种植及其他管线有冲突可适当调整。4.3智能控制部分4.3.1本工程采用有线自动控制系统,系统组成控制器,电磁阀,气候传感器和CHV1020控制器组成。通过在控制器面板上编写日常的灌水程序,实现每天的自动灌溉。还可直接通过CHV控制器控制开启电磁阀,进行临时灌水。4.3.2.CHV1020解码器控制器给一个开关量信号时,启动水泵;在极端气象条件下,如降雨、霜冻天气,系统可自动停止自动灌溉,防止水资源的浪费。4.3.3.解码器控制器功能定义,开关量输出:第一路输出脉冲信号,表示开启水泵第二路输出脉冲信号,表示关闭水泵接受两个485信号输入,并规定上下限,并根据上下限控制对用继电器动作开关量输入:第一路输入检测到脉冲信号,开启1号继电器第二路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