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的剧场效应(原本)VIP免费

教育的剧场效应(原本)_第1页
1/8
教育的剧场效应(原本)_第2页
2/8
教育的剧场效应(原本)_第3页
3/8
当下教育的剧场效应无法回头的教育末路:疯狂的作业、如潮的补课、尴尬的教师、霸道的名校…“剧场效应"下的教育没有未来什么是“剧场效应”?我们先用一个简单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是“剧场效应。比如在一个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有什么区别吗?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甚至更差)观剧效果。更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看戏。因为,谁选择坐下来,谁就啥也看不到。相反,还会有人开始站在椅子上看戏,引发更多的人也站在椅子上看戏。于是,一种空前的奇观出现了,某处的椅子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站的。结果,破坏秩序的人没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则是受害者。表面上,要怪那个破坏秩序,先站起来的观众,是他,首先破坏了秩序。实际上,真正的责任人,应该是剧场的管理员,毕竟,他是秩序维护者。“剧场效应”正在中国教育泛滥成灾。中国教育被恶性失序绑架,在每况愈下中加速坠落。举例一: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学生应该每天有多长时间的学习时间?国家有规定,生理也有规律。然而,“剧场效应”却一再突破国家规定和学生健康的底线。以普通人口大省的高中阶段为例,其逻辑演变如下:第一阶段(坐着看戏):所有学校都按国家规定执行,比如一周上五天课,每天上节课,没有早晚自习,挺和谐的。第二阶段(个别人站起来看戏):突然,有个学校改成一周上六天课,每天上节课,结果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和追捧。第三阶段(所有人站起来看戏):于是,其他学校迫于业绩考评和家长的压力,也被迫跟进。一段时间后,学校都成了六天上课制。一个学校不守规矩必然演变成所有学校都不守规矩(除了那些自己放弃竞争的所谓“烂校)”。于是大家的办学时间达成了新的平衡。第四阶段(站在椅子上看戏):某些学校索性失去下限,改成两周休息一次,加上早晚自习。更有甚至发展到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休息。于是,其他学校也被迫跟进。如此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学校一个月才休息半天,尽管骇人听闻,但比比皆是。尽管有部分学校迫于压力,没有完全跟进,但再也没有任何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胆敢回到五天上课制、不上早晚自习的起始状态了。所有学校都退不回去了。当大家都变本加厉的延长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后,所有学校在这个恐怖的节奏下达成了新的平衡:先延长时间的学校在一小段时间内取得一定优势(如某些县中),但随着其他学校的迅速跟进(市中、省中也在上课时间上“县中化”),这些先发学校的优势也逐渐丧失。各个学校与原来五天工作制的情况下比较,办学成绩和排序没有本质变化。不同点是:所有学校、学生、教师都更累了,但得到的仍是原来那个排名而已。只是,谁也不敢再回到五天工作制,谁也不敢退回去了。举例二:愈演愈烈的补课。上述举例说的一般是高中。高中,似乎是政策监管的特区。初中和小学,国家政策还是卡的比较严的,毕竟,对这么小的孩子们下手,大多公办学校还是略感不好意思的。于是,另一个替代品上场了:补习班。第一阶段(没有人上补习班):班里同学们学习成绩有好有差,好在老师和家长们并未特别在意孩子们成绩好坏,几乎没有人会为了提高分数上补习班。这是起始状态。回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学校,那时社会上几乎没有补习班这种鬼东西存在。第二阶段(个别人上补习班):突然,有同学利用周末时间补课,或者是上的补习班,或者是找的一对一的家教,短时间内提升了自己的成绩排名,引发了其他家长的效仿。第三阶段(大部分人上补习班):于是,竞争愈演愈烈,别人上补习班成绩提升了,你不上补习班就相对落后。班级里几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的剧场效应(原本)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