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共40分)1.下表为北半球某地某月三天内的日出时间(地方时),则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下图中的()15日16日17日5∶295∶305∶31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三天内该地日出的地方时都早于6时,因此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地球可能位于B或C处;且该地的日出时间逐渐向6时靠近,即渐短夜短长昼接近秋分日。结合地球的公转可知,此时地球应位于C处。答案:C右图为地球日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2~3题。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A.120°W,15°SB.120°E,15°SC.120°W,23.5°SD.120°E,15°N解析:根据75°N及其以北地区发生了极夜现象可知,该日太阳直射15°S纬线;再根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30°W经线上可知,此时30°W的地方时为18时,从而可以计算出120°W的地方时为12时,即该线为太阳直射经线。答案:A3.此刻()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15°S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为15°D.北京时间是4时,再过4时全球将处于同一日期解析:此刻,太阳直射南半球,但并不能确定直射点的移动方向;15°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达最大值,但昼长并非最长;此刻北京时间为4时,180°经线为8时,再过16小时,即0时线与180°经线重合,全球才处于同一日期。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故此时的夹角为15°。答案:C(·济宁质检)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4~5题。①②③④R2小时26分24小时0小时5小时42分H43°26′46°52′23°26′46°52′4.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A.②④①③B.③②①④C.④③①②D.①③④②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②地有极昼极夜现象,③地位于赤道,昼长差值由赤道向两极愈来愈长。答案:A5.④地的最短昼长为()A.8小时21分B.9小时9分C.10小时42分D.11小时22分解析: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可知,对同地区而言存在:最长昼长=最长夜长,最短夜长=最短昼长,由此对④地而言就有解此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得答案。答案:B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圈相切,A地地方时为当天的3时。完成6~8题。6.此时北京时间为()A.当天20时B.第二天20时C.前一天16时D.第二天16时解析:根据A地地方时为当天的3时,可判断昼夜分布如右图所示,即而判断出自转方向和极点,由此判断此时北京时间为当天20时。答案:A7.此日前后()A.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增大B.莫斯科正值隆冬季节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解析:晨昏线与70°纬线圈相切,根据图可判断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日太阳直射北纬20°,靠近远日点附近,所以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答案:D8.有关此时自然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开普敦沿岸炎热干燥B.黄淮海平原土壤返盐C.大兴安岭林区郁郁葱葱D.叶尼塞河出现凌汛解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开普敦沿岸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所以气候温和多雨;黄淮海平原此时为雨水较多的夏季,应处于淋盐季节;凌汛应出现在冬半年,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所以叶尼塞河不可能出现凌汛。答案:C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完成9~10题。9.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A.东经70°B.东经90°C.西经70°D.西经110°解析:此图所示部分全为夜,且此刻西半球为夜,则此图表示的就是西半球。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向东至20°W,故此图中最西、东的两条经线分别是160°E和20°W。由于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平分夜半球,则此图中中间的一条经线此刻是0时,经度为110°W,可计算出70°E此时为12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70°E。答案:A10.此日在()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解析:此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故太阳直射赤道,则此日应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及此日地球所处的公转位置判断,该日应是9月23日前后。答案:C二、综合题(共20分)11.(20分)如下图所示,此时弧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