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城──威尼斯第2页世界水城──威尼斯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内没有大街小巷,也没有来往车辆,是一座开门见水、以舟代车的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故有“水城”之称。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西北岸重要港口,威内托大区的首府,中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人口35万。威尼斯地处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1公里,宽8~14。5公里的新月形泻湖中央。市区建于离陆地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由188个小岛组成,177条长短宽窄各异的水道构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401座桥梁把城市和岛屿连在一起。水城建于公元5世纪,568年伦巴第人侵入意大利北部,许多大陆居民被逐往泻湖诸岛并建立社区,7世纪中叶始具有政治独立性,称拜占庭威尼斯群岛。至9世纪40年代成为独立于拜占庭的城邦国家的中心。从10世纪开始发展,15世纪为全盛时期,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海上共和国和地中海贸易中心。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大国的经济注意力转向美洲大陆,威尼斯共和国经济逐渐开始衰落。1797年被奥匈帝国吞并。1866年它才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威尼斯不仅风光奇特,而且还是文化名城。早在文艺复兴时第4页上,顿会觉得身在水晶宫中,到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目前,运河上船只种类几乎与大陆城市汽车一样多。除“贡多拉”之外,还有精巧的小船“桑多罗”、大型远洋轮、救护艇、汽车、火车、轮渡船、军舰、领港艇、拖船、水上交通船、消防艇、垃圾艇、饮料艇、渔轮、出租船及各种各样的商业和娱乐用船。总之,威尼斯是全世界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在陆地上要靠两条腿,下水要靠船,家家都备有水上“自行车”──家庭交通船。城内古迹繁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宫殿和众多的海滨浴场。歌德与拜伦都曾对威尼斯城赞扬备至,拿破仑则称它为“举世罕见的奇城”。里阿托岛是威尼斯的市中心,岛上的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象征。在圣马可广场入口处,有两根高大的圆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飞狮。飞狮左前抓扶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马可是耶稣的门徒,圣经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为纪念他而建此广场。挺立着飞狮的圆柱两侧,一边是宏伟庄重的圣马可图书馆,一边是富丽堂皇的公爵宫,经过它们之间的“小广场”就到了世界著名的圣马可广场。它西边宽55第5页米,东边宽80米,略呈梯形。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这些建筑和谐优美,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动逼真。广场东侧为圣马可教堂和总督宫。总督宫始建于814年,14世纪初基本定型,宫内富丽堂皇的装饰出自许多威尼斯艺术大师之手。正面36根雕花大理石柱托着70个圆拱,当年是威震地中海的威尼斯大公的宫殿,现是艺术兵器展览馆。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溶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可谓古罗马建筑中的杰作。圣马可教堂建成于1073年,5扇拱门上各有一圆顶,正面屋顶饰有雕塑和金色哥特式类塔,正门上方有4匹奔马雕像。堂内富有东方的神秘色彩,金器象牙精美云石在昏暗中熠熠发光。教堂内壁布满了用瓷片镶嵌的壁画,它以“世界最美的教堂”而闻名。从圣马可教堂俯瞰全广场,99米高钟楼顶的自动大钟的手执大锤的雕塑人持槌自动敲钟报点,悠扬的钟声响彻全城。广场不远有座三层小楼,那是第一个向欧洲人民详细介绍中国文明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居。由于马可·波罗的原因,威尼斯人对中国抱有特殊的感情,同苏州结成友好城市。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中心,冬季凌晨时亦行人不绝;夏季成排的咖啡桌似防波堤穿插在潮涌而来的游人中。广场上成群的鸽子安然地飞来飞去,有时竟悠然地落在游人的肩上和胳膊上乞求食物,令第6页人喜爱。夏日的夜晚,广场上经常举办露天音乐会,优美动听的音乐往往使听众流连忘返。此外,位于圣马可大运河畔的弗拉里圣玛丽娅格洛里奥萨教堂是继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后最著名的威尼斯—哥特式建筑。它于1340~1443年建成,教堂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