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中学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测试题一、选择题1.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永久性伤痛有()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受阻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有利于西方思想的传播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开启近代化生产模式D.引进了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4.“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5.对西方著作的翻译和介绍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下表数据反映了20世初以来的时代主题是()时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相关著作译书比例1850—1899年4:11902—1904年1:21912—1940年1:3A.救亡图存B.自强求富C.全盘西化D.师夷长技以制夷6.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动摇了封建制度根基C.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7.一历史学家在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A.中共“一大”B.新文化运动C.国民革命D.二次革命8.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9.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10.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1.1928年毛泽东作词《江西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词中提到的“敌军”隶属于()A.清朝腐朽政府B.北洋军阀集团C.日本帝国主义D.国民党反动派12.国歌往往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唱到“东亚开发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两首国歌都反映了近代以来A.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富强进行不懈斗争B.先进中国人要求学习西方改造中国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第2页共4页C.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