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三文科综合历史24.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盛行B.分封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推广D.礼乐制的废除25.汉初中央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朝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通过垄断资源增加财政收入B.通过重农抑商抑制商品经济C.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中央集权D.通过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26.宋代官员待遇优厚,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农粮钱”“餐钱”“晶给券”“彭茶汤钱”等津贴。据此可知,宋代的俸禄制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C.导致三冗两积局面出现D.促使贪污腐败现象盛行27.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递呈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A.削弱了总督巡抚权力B.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加强了対地方的控制28.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朝即被推翻。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A.通过建省移民解决人地矛盾B.试图通过改制加强君主专制C.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加强D.以巩固边疆来抵制国内革命29.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定为150元。材料反映了A.清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B.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政府近代产权意识的落后D.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30.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2-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A.推动民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有效遏制了列強的经济侵略C.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31.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A.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B.1950年的全国土地改革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速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32.“公民自己而不是通过推选代表来制订法律。在吸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每年约集会40次的公民大会上,雅典人就城邦的重大问进行辩论和投票,如宣战、签约、使用公共基金等。”这表明A.雅典公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B.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具有参与的广泛性D.雅典民主政治发展高度成熟33.有学者指出,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年),却出现了前所末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A.民主不利于经济迅速发展B.经济发展促进了帝制稳固C.民众更加倾向于支持帝制D.政局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34.1928年,苏联农民购买一公斤糖要卖7公斤小麦,至1962年,要卖14公斤小麦,1965年2月则要卖15-16公斤小麦这表明苏联A.优先发展重工业B.粮食产量过剩C.物价不断上涨D.人民生活富足35.1974至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6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同体成员国。”这表明A.世界各国试图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C.欧共体成员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41.(25分)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