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课堂活动设计1玩螺丝刀编写:实验小学张冬梅活动内容:玩螺丝刀。活动时间:第()周活动主持:学生活动目的:1、经历探究轮轴省力的规律过程。2、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能够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实验、分析和调查。活动准备:剪刀、包装索、500毫升矿泉水一瓶、螺丝刀、毛巾。活动前了解螺丝刀的构造(螺丝刀的杆叫“轴”,手柄叫做“轮”)。活动过程:一、游戏(一)——“比谁力气大”1、主持人提问:螺丝刀的构造里蕴藏着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边玩边研究吧!2、主持人讲解操作步骤:以两人为一组,一个握住轮,一个握住轴,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比完后交换一下握的位置再比一比。3、学生游戏4、小组畅谈、交流发现。二、游戏(二)——“吊水瓶”1、主持人宣布游戏名称:用螺丝刀这个轮轴来进行吊水。2、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三种玩法!(边讲边演示):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第三种玩法还是把水系在轴上,在轮上用一块毛巾包起来,转动这个轮,把水吊起来。3、学生开始游戏,主持人强调应注意问题:①系线的好方法:一头系在矿泉水瓶盖下,一头先留出一个线头压在螺丝刀上,绕几圈把头压住,并演示。②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或多次,为了拿得稳,我们可以把系有水的一头放在桌面上,再转动,这样比较稳。)4、学生交流在体验的过程中的发现。三、每个小组选择自己觉得最省力的方法进行吊水瓶展示。四、活动小结:讨论省力原理:用力在轮上省力,用力在轴上费力!轮越大越省力。22探究纸筒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编写:实验小学张冬梅活动内容:探究纸筒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活动时间:第()周活动主持:学生活动目的:1、探究物品形状与承受力的大小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2、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作用。活动准备:各小组准备A4纸10张、双面胶、剪刀、带齐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书。活动过程:一、主持人活动引入:同学们,一张薄纸改变一下形状,能举起一本科学书。演示。二、用A4纸折各种形状的纸筒1、布置任务:折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各种截面的筒形并研究其承受力。2、主持人强调注意事项:为了保证筒形的厚度一样,要统一下粘贴的位置,纸头留出1㎝用于粘贴。3、各小组研究截面不同的筒形该怎样做并进行汇报。(主持人演示四边形筒形的制作方法:除纸头外部分对折再对折)4、各小组分配任务,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制作一个筒形。5、讨论,分组制作。三、探究筒形的承受力。1、分组预测各种筒形的承受力(用语文、数学等课本逐一放至上面进行测试),主持人画表格记录数据。2、分组讨论在做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并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各组的成员轮流操作,分工数放置的课本数和进行记录。4、各组汇报研究结果。5、主持人计算平均值。6、学生对比预测的数据和实验的结果。四、谈发现:横截面图形边数越多,纸筒的承受力越大,圆形纸筒的承受力最大。33搭建高塔(立体支架)比赛编写:实验小学张冬梅活动内容:搭建高塔(立体支架)比赛活动时间:第()周活动主持:学生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的原理,进行搭建高塔(立体支架)的比赛,并用砝码作为重物测试各组高塔的承重力和稳定性,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活动准备:小棒、透明胶纸、剪刀、砝码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主持人出示艾菲尔铁塔图片,谈话: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二、讨论交流: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设计草图)三、小组交流、动手设计草图。四、全班交流展示设计的草图。五、各显神通:小组按设计的草图动手搭建高塔,教师巡视指导主持学生提示:注意事项和操作安全六、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2、学生讨论、回答。(通过放砝码)3、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