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学年高中语文4-1活页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此之谓自谦B.如恶恶臭C.故谚有之曰D.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解析A“”“”项,谦通慊。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一律。B.小人闲居为不善闲居:平时居住。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哀矜:怜悯,同情。D.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解析B“”“”项,闲居指独处。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2分)A.知止而后有定定:决定。B.见君子而后厌然厌:掩盖、掩藏。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开辟。D.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非:不对的。解析A“”项,定:目标、志向;C“”项,辟:有偏向;D“”项,非:批评。答案B4.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③见君子而后厌然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焉:①代词,这;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然: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代词,那样。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上老老而民兴孝A.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B.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先诚其意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A6.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A.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B.弟者,所以事长也。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D.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余是判断句。答案C7.填空。(4分)(1)“”古代所说的四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孟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答案(1)《大学》《中庸》(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知止而后有定止:终止。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C.此谓诚于中,形于外形:表现。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谨慎。解析A“”“”项,止,应为最高的境界。答案A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B.C.D.解析A…………项,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东西。B项,都是代词,放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都是介词,用,把。答案A10“”.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2分)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解析①不是直接阐释,⑤是小人的做法,⑥是从反面说明。排除这三项即可。答案B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