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内部运输4.1一般规定4.1.1露天煤矿的运输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开采规模和范围、开拓方式、采装设备类型及气候条件,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可采用下列运输方式:1卡车运输;2带式输送机运输;3铁路运输;4上述几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4.1.2运输设备选型,应根据运量、物料种类、采掘设备技术规格,并结合矿区自然条件、动力供应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2卡车运输4.2.1露天煤矿内部卡车运输道路路面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有关规定。对行驶载重68t以上的大型卡车双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养路设备作业宽度,可按3-4倍车体宽度设计。4.2.2露天煤矿矿山道路,在路堤和半路堑路段应设置安全防护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l填方路堤路段,在路面两侧各设一条安全防护堤;2半路堑路段在路面外侧设一条安全防护堤;3安全防护堤高度不低于车轮直径的2/5。4.2.3露天煤矿内部运输道路,最大纵坡不宜超过下列规定:1生产干线8%;2生产支线9%;3联络线10%;4重车下坡地段,按上述规定相应减少1%。4.2.4露天煤矿内最高限制行车速度,应根据运输道路系统中,最险要地段的运输条件和车辆牵引特性确定。一般不宜超过40km/h。4.2.5卡车计算平均行车速度,应根据路况、运距及卡车牵引特性确定。可参照表4.2.5选取。表4.2.5卡车计算平均行车速度4.2.6露天煤矿运输道路平面圆曲线半径,应根据卡车型号、运输条件等通过计算确定。对载重68t以上的大型卡车,生产干线不宜低于40m,生产支线不宜低于25m。4.2.7自卸卡车选型应与单斗挖掘机选型相匹配。一般卡车载重量与单斗挖掘机勺斗装载量的比例为3:1~6:1。4.2.8自卸卡车的载重利用系数,不宜小于0.90。4.2.9在行车密度较大的地段,应对车流密度进行校验。车辆间隔,应按制动距离加10~20m安全间隔计算。4.2.10自卸卡车的年有效作业时间,可根据矿山地质、气候、检修制度和机修设施、运输系统等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剥离物和煤炭运输卡车的年有效作业时间分别不宜低于4200h和4000h。困难条件下,剥离物和煤炭运输卡车的年有效作业时间分别不宜低于380Oh和3600h。4.2.11露天煤矿内部运输范围内的上部建筑限界,应按自卸卡车箱斗最大举升高度加0.5~0.8m的安全距离确定。4.2.12道路路面材料,应按以下原则选择:1生产干线道路,应选择泥结碎石路面;2停车场地可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泥结碎石路面;3采掘、排土工作面的生产支线道路路面材料宜就地取材。4.2.13露天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道路养护组织,可参照表4.2.13的规定配备道路养护设备。表4.2.13矿山道路养护设备4.2.14辅助运输设备可按表4.2.14的规定确定。表4.2.14辅助运输设备4.3带式输送机运输4.3.1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型式,应根据露天矿开采工艺、带式输送机设置地点及服务年限等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l采掘工作面、排土工作面及需经常移设的带式输送机应为移动式;2露天煤矿端帮及需定期移设的带式输送机可为半固定式;3工作位置固定或固定年限较长的带式输送机可为固定式;4对于同一条系统,当输送不同类别的物料并需进行分流时,宜采用分流带式输送机。4.3.2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带式输送机的机头站及机尾站,其移设结构型式应根据输送机带宽、驱动装置数量等参数进行确定。4.3.3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应与破碎站、给料机等供料设备能力相适应。连续开采工艺的带式输送机输送能力,应根据采掘物料的性质、带式输送机长度及轮斗挖掘机的理论能力进行确定。通常可按轮斗挖掘机1.0~1.2倍理论生产能力确定输送机理论输送能力(或称最大断面通过能力),按轮斗挖掘机0.8~1.0倍理论生产能力进行输送机功率计算。4.3.4带式输送机带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长距离、大运量的带式输送机应选择较高的带速;2下运或输送磨损性大及容易起尘物料的带式输送机可降低带速。4.3.5带式输送机带宽,应根据输送能力和被输送物料的粒度进行确定。大型带式输送机带宽应进行优化后确定。带宽与输送物料的允许粒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输送机允许输送的物料最大粒度尺寸,可按表4.3.5的规定进行选择;2当没有可靠的物料粒度组成数据时,可按下列公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