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区域地质环境2.1大地构造兰州位于祁连褶皱系中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部雾宿山隆起带皋兰山隆起带内,区内新构造运动活动时间长、范围广、升降幅度较大,表现形式多样,继承性强。第三纪以来包括褶皱、隆凹、断陷和断裂等的活动构造相对活跃,差异性快体升隆运动与间歇性上升更趋明显。继燕山晚期在本区东北部形成一组北北西向的褶皱后,中部北北西向寺儿沟断裂转变为挤压型,北西西向金城关断裂和宋家沟断裂转变为引张型为主,形成了地堑型兰州断陷盆地,断陷最深处达2400m。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类型有北西西、北北西和北东向线型构造。本区的活动断裂主要有金城关正断层、沙金坪正断层、刘家堡正断层、东岗镇断裂、梁家湾正断层和宋家沟冲断层等20条。2.2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层的划分方法,兰州市区出露的地层属祁连地层区,分属于拉脊山地层分区和中祁连地层分区。兰州市区出露的地层在较小的范围内涉及了多个地层分区和地层小区,老地层出露零散,地层发育不全。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前寒武系地层,中—上奥陶统与上三叠统地层,侏罗系地层、下白垩统地层、第三系、第四系和侵入岩体等。其中,第四系黄土,下白垩统和第三系红层分布最为广泛。前白垩系地层岩性较完整,质底较坚硬。一、前寒武系皋兰群:主要分布于兰州十里店和桑园子一带,沿黄河北岸及其支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一套海相泥、砂质沉积地层。由于经受了多期区域变质和岩浆活动及构造复合作用,致使岩石变质程度较深、岩体相对破碎,岩性主要为片岩,次为片麻岩、变粒岩和-7—L-LJAA-石英岩等。二、中—上奥陶统雾宿山群:主要分布于西固城南的雾宿山区,岩性种类包括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和硅质岩。岩石普遍遭受的变质程度较低,呈北西西向展布,向南南西向陡倾斜,与中生界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三、上三叠统延长群:分布于窑沟至大干沟一带,延长群地层呈近东西向展布,向北倾斜,与四周的中—上奥陶统、中—下侏罗统及下白垩统均为断层接触。该套地层为山麓相红色碎屑岩建造,总厚度大于400m。四、侏罗系:侏罗系地层主要分布在窑沟等地,多为零星出露,呈近东西分布,窑街群上、中、下地层有一定的差距。窑街群上部地层为灰黑色炭质页岩夹煤层和褐灰色中厚层砂岩,顶部为灰色厚层细砂岩夹浅灰绿色中厚层粉砂质泥岩。窑街群中部地层为暗灰紫色、灰绿色巨厚层含砾粉砂质泥岩,偶夹薄层砾岩,向上为褐灰色厚层含砾细砂岩夹少量黄褐色中薄层泥质粉砂岩。窑街群下部地层为浅灰绿色浅紫色,杂色含砾砂岩,黑灰色厚层粉砂质泥岩夹黑色薄层炭质页岩、灰绿色含菱铁矿结核细砂岩。五、下白垩统河口群:主要分布于西固城西部及城关区东北部,多沿沟谷出露,属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砂岩、粘土岩、砾岩,岩层产状较平缓,形成有短轴背、向斜构造,与中—上奥陶统呈断层和不整合接触,与上三叠统、侏罗系为断层接触,与第三系为不整合关系。六、第三系:兰州地区第三系地层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的李麻沟、沙井驿,盐场堡、青白石以北的沟谷及黄河南岸的皋兰山、五泉山、八里窑、黄峪、西果园等地的沟谷内。第三系地层与下伏皋兰群、河口群、加里东中期黑云母花岗岩均为不整合接触。根据岩性和地层中所产化石的类型,将第三系划分为古—始新统西柳沟组、渐新统野狐城组、中新统咸水河组和上新统临夏组。1.古—始新统西柳沟组:柳沟组地层下部为桔红色厚层砾岩,中部为桔红色块状中—细粒砂岩,上部为桔黄色块状粘土质细砂岩夹桔黄色、桔红色中—厚层细砂岩、砂砾岩,局部段含有钙质结核。2、渐新统野狐城组:野狐城组地层为浅紫红色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夹砖红色、浅紫红色粉砂质细砂岩,底部为砖红色含钙质结核砂砾岩,石膏沿层面及裂隙充填。3、中新统咸水河组:咸水河组地层下部为紫红色,浅紫色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夹浅黄灰色,浅紫红色、灰白色砂岩,偶夹青灰色薄层泥灰岩。底部为灰白色厚层含钙质结核细砂岩,砂砾岩,产哺乳类动物化石;中部为浅紫红色、微红色粉砂质粘土岩夹少量灰色中层细砂岩;上部为褐黄色、微红色粉砂质粘土岩夹灰白、浅灰黄色中—细粒砂岩。4、上新统临夏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