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学年高中语文第13课祸兮福兮同步检测语文版必修5(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准则。B.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耀:炫耀。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承受。D.有余者损之损:损失。解析:损,减少。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所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5分)例:祸兮,福之所倚A.某所,尔母立于兹B.父去里所,复还C.为巡船所物色D.所见无非全牛者解析例句与D“”项的所都是结构助词,与后面的动词共同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A.名词,处所。B.表示大概的数目。C.“……”为所表被动。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5分)例:天下莫柔弱于水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解析例句和C“”项中的于都是介词,表比较。A.介词,从。B.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指向的对象。D.介词,表被动。答案C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6题。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其微易散散:消除。B.常于几成而败之几:几乎,接近。C.其安易持持:操、拿。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毫末:细小的幼芽。解析A、B、D三项是正确的,C“”项解释错误,正确的解释为维持、保持。答案C5.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A.于B.莫C.而D.则解析A“”“”项分别为介词从、介词比,B“”项均为不定代词没有人,C项分别为转折“”连词却、连词表修饰,D“”“”项分别为连词反而、连词那么。答案B6“”.下列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分)A.在事物还未发生的时候就处理它,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的时候就治理它。B.在还没有这件事的时候去做它,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的时候就治理它。C.在事物还未发生的时候就处理它,好好治理使之不混乱。D.在还没有这件事的时候去做它,好好治理使之不混乱。解析A项的解释是正确的,B项的解释前半句是错误的,C项的后半句是错误的,D项的解释全部错误。答案A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0题。老子·四十九章(节选)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B.C.D.解析……常心:固定的意志;浑:使动用法,使混沌。答案C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5分)A.善者吾善之B.为天下浑其心C.圣人皆孩之D.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解析A.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B.……浑:使动用法,使混沌;C.孩:名词意动用……法,把看作孩子。答案D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圣人心中无私心,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2)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10.老子阐述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理想?(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老子希望由圣人来治理国家,以道治国,使百姓都能回到婴孩时代的纯真状态。【参考译文】圣人常常没有私心,他是以老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假如是善良的人,我是善良地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亦是善良地对待他,这样的规律就是善良的。假如是守信的人,我是守信地对待他,不守信的人,我也是很信任地对待他,这样的规律就是信任。圣人在天下,收缩着自己,为了天下而归向浑朴之心,老百姓的视听都集中在圣人身上,圣人把他们当成应该养育的婴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