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1.1.1设计背景及意义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大气污染物浓度在许多城市居高不下。燃煤设施烟尘控制一直是大气污染控制的主要任务。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其形成和燃煤引起大气污染关系十分明显。为了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国家制定了双控区行动计划,重点是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中国是燃煤大国,煤炭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世界燃煤电厂控制SO2排放最有效、应用最广的技术为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Fluegasdesulfurization,缩写FGD)。该法可达到很高的脱硫率,技术比较成熟,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完成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主要脱硫技术之一。烟气脱硫技术可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三类工艺。湿法脱硫技术以其脱硫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及没有二次污染独占鳌头。在发达国家,90%以上的烟气脱硫采用湿法脱硫技术,湿法脱硫技术已成为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首选工艺。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是目前世界上燃煤电厂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湿法脱硫技术。该技术采用石灰石(CaCO3)浆液作洗涤剂,在反应塔(吸收塔)中对烟气进行洗涤,从而除去烟气中的SO2。目前,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工艺除了采用洗煤、型煤、循环流化床燃烧等技术措施外,烟气脱硫技术是最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其他方法还不能在技术成熟程度和经济的承受能力等方面与之竞争。烟气脱硫工艺技术颇多,湿式脱硫除尘技术是其中的一种工艺,它是在传统的湿式除尘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用技术,特别适用于大、中型工业锅炉烟气的除尘和脱硫。湿法脱硫技术是采用液体吸收剂如水或碱溶液洗涤含SO2的烟气,通过吸收去除烟气中SO2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所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脱硫效率高,运行可靠,应用广泛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脱硫技术。但它也存在脱硫后烟气温度较低,于烟囱排烟扩散不利,以及设备腐蚀、堵塞、结垢和废水后处理等问题。1.1.2发展现状第一套湿式洗涤烟气脱硫装置出现在70年代。在发展初期,湿式石灰/石灰石法主要采用石灰作脱硫剂。CaO或经消化后的PH大于6.0,因而对于SO2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脱硫率高,脱硫生成的主要产物是CaSO3.CaSO3在高PH时较难氧化可排入堆场,如有堆放场地,该工艺就可得到推广和哟应用。日本和德国因缺少堆放场地。7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将CaSO3氧化成CaSO4的方法。最初是将脱硫塔排出的含CaSO3的浆液引入一个专门的压力氧化槽中,并添加H2SO4,将PH值降到3-4后鼓风氧化。若控制不好,易出现石膏的过饱和,系统中时常发生结垢和堵塞问题。70年代的商用湿式烟气脱硫装置就是采用这种体外强制氧化工艺。此外,工艺进一步发展,将氧化系统组合在吸收塔底部的浆池内,利用大容量浆池完成石膏的结晶过程。因亚硫酸盐(SO32-)在PH=5.0条件下氧化,此外的亚硫酸盐基本以酸化的(HSO3-)的形式存在,即Ca(HSO3)2被氧化成CaSO4,故不需添加H2SO4。这就演变成现在普通采用的吸收,氧化在同一吸收塔内进行的工艺。吸收塔能在PH=4.5—5.5范围内工作,为利用廉价但反应速度慢的石灰石开辟了新途径。延长脱硫剂在浆池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石灰石研磨细度和就地强制氧化是将石灰石利用率提高到95%-99%的前提条件。向浆池鼓风使石灰石溶解时释放的CO2从浆池中驱出,保证石灰石溶解反应不断进行。早期的脱硫装置中设置独立的预冷却洗涤塔,采用水洗涤去除烟气中的HCI,HF,H2SO4和飞灰,即可提高石膏质量,也能满足工艺要求。因为烟气中的HCl会使脱硫系统中生成CaCl2(特别是当然用氯含量高的煤时),从而影响石灰石的溶解速度,降低脱硫剂的碱度。现在预洗涤塔仅在个别场合小采用。当前的脱硫吸收塔已成为集与洗涤,冷却,吸收,氧化于一体的装置,从而减少了系统投资,运行费用和占地面积,增强了适应机组负荷变动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可靠性。1.1.3发展趋势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高70%,而且中高硫煤也较多。据统计,中国SO2年排放量已超过1600万吨,燃煤产生的SO2占绝大部分,其中燃煤电厂锅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