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学以致其道(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肆:制作器物的场所,作坊B.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聪明C.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俭:约束D.事君能致其身致:奉献,献出解析B项敏:勤勉。答案B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A.B.C.D.解析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分别为语气词,表判断/“……代词,”的人。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D“”项均为语气词了。答案B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A.诲女知之乎B.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C.就有道而正焉D.今也则亡解析A“”“”项女通汝。B“”“”项与通欤。D“”“”项亡通无。答案C4.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4分)A.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B.攻乎异端,斯害也已C.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D.“”子闻之,曰:是礼也。解析A“”项是为“”代词,也表停顿。答案A5.名句填空。(8分)(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________________”。(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今之学者为人(2)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情:诚,真诚B.不迁怒,不贰过贰:重复出现C.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敬:尊敬D.求之与?抑与之与抑:还是解析C项敬:慎重。答案C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A.B.C.D.解析D项于:介词,向。A项则: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发现,原来是。B项其:代词,那里的/代词,我。C……项者:代词,的/……代词,的人。答案D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A.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樊迟是小人。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B.在回答哀公的问话时,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不重知识的传授,只重道德情操的培养。C.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为人处世的品格。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他具有温和、善良、恭敬、谦谨、礼让的道德品格。D.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以“”至于有人对他是否真的懂礼产生怀疑。这恰好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解析B“”项不重知识的传授,只重道德情操的培养错,孔子既重知识的传授,更重道德情操的培养。答案B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1)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若能如此,那么四方的百姓就会用襁褓背着子女来投靠了,哪用得着亲自种庄稼呢?(2)先生的这种求法,大概不同于别人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