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探析【文章摘要】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达到切实解决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问题;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操作体系。这套体系,根源于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高职版”高职院校实施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面临着深层次改革的必要。过去一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显露出不少的弊端和问题,这些弊端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基本要素上,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1教育者缺乏实践经验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育者思想状态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由专职和兼职两支队伍组成,其中专职教师是骨干+在课堂教学之外,主要由学校专职和兼职的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之后,过去的教育模式出现几个问题。第一,思政课教师由于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授课时很难深刻分析出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具体问题,使得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空泛。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这些教师在大学读书期间,很少接触社会实践,他们在授课时联系的实际事例,往往是通过电视、报刊和理论资料所得到的,这种间接的材料,一般是比较具有普遍意义的,并且经过了收集者的整理和修饰,但教师本人并没有亲身的感受。因此,教师讲授时很难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第二,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何准确培养学生岗位敬业精神的新问题,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自身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在培养学生岗位敬业精神方面,往往只能从一般意义第1页共4页上教育学生强化责任、遵守纪律、优化作风、提高技能等,很难入木三分地身传言教,使学生在教师亲身经历的事件中得到启发和感悟,当学生在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中遇到具体问题请教老师时,老师也很难做出卓有成效的指导。2教育内容相对滞后教育内容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良好的教育内容,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着三个偏差:第一,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存在偏差。由于教师的教学依据主要是教材,而教材的出版又由于编写和出版过程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现象,因此教材的内容总是落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第二,教育内容与企业管理实践存在偏差。由于教材的普遍性特征,它很难体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学校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虽然教师也会努力因地制宜地备课,力求缩小教材和实际的差距,但由于教师本身存在社会接触面不宽,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欠缺等先天性不足,教育内容很难满足现实需要。这种状况,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际工作的时候,企业往往会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等产生不十分满意的感觉,从而会对学校的教育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3教育方法陈旧落后教育方法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模式中,原有的教育方法很难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第一,难于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实现教学相长。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往往局限于理论的互动性,即对于一个理论结论,发挥学生的主观思维,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虽然也讲究联系实际,但实际上是“纸上谈兵”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在尽量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主观想法,从学生的积极思维中获得一定的启发,但由于那时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一般限于假期的“三下乡活动”等,因而他们提不出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对思政课教师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情况则不同,学生接触到的社会实践问题,教师往往没有经历过,没有与学生一样的切身体会+教与学之间,第2页共4页客观上存在着差距,教学相长之间,也就存在着难于接轨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