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地貌和沉积物海洋环境地貌和沉积物一海岸地貌二海岸类型简三海岸沉积物四陆棚(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征和沉积物五大陆坡的主要地貌特征和沉积物六大洋底部的主要地貌特征和沉积物一一··海岸地貌海岸地貌陆地和海洋的接触地带称为海岸带,通常又称海滨。现代海岸带是由海岸、潮间带及水下岸坡三部分组成。海岸是指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其陆上界限是波浪作用的上限。潮间带是高、低潮海面之间的地带。高潮时为海水淹没,低潮时则露为陆地(滩涂)水下岸坡为低潮线以下,至波浪有效作用于海底的下线地带。其下界约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海岸带的水动力作用有波浪、潮汐和海流,其中以波浪作用为主要动力。浅水波在水深不超过1/2波长的浅水区,波浪会因与海底之间的摩擦而逐渐变形直至破碎。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潮汐引起的海水的周期性水平流动称潮流2海岸地貌(1)海蚀地貌海蚀作用:海水对海底或海岸岩石的破坏作用。有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海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沿岸突出的海岬和基岩岸段。主要有海浪冲蚀引起重力崩塌形成的海蚀崖及海蚀崖遭受波浪冲蚀后退的过程中遗留下的海蚀桥和海蚀柱。3海积地貌海滩海滩是泥、砂、砾被激浪流堆积在岸边而成的向海微倾斜滩地。水下沙堤它大致与海岸平行分布。在波浪向海传播时,由于波浪不断发生局部破碎使能量降低,因而发生堆积,形成一条或数条水下堆积体。离岸沙堤它是露出水面以上,大致平行海岸的沙堤。水下堆积阶地在水下岸坡的坡脚处,由向海移动的泥沙按密度、大小分选堆积而成。4沿岸流堆积地形由于海湾区波浪折射分散和波浪的季节变化,堆积体生长端呈钩状,这种沉积体称沙嘴。在有屏障海岸,于屏障体的波影区内,沉积物流的容量降低,最初堆积成角滩,继而延伸成沙嘴,最后形成连岛沙坝。二海岸沉积物的特点浅海水域较宽阔,水深较浅,海底平缓,生物繁盛,靠进大陆,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沉积区,大量的碎屑物、化学物质及生物遗体通过机械和化学的方式在浅海区内沉积。5陆棚(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征和沉积物(1)陆棚又称大陆架,它是在正常浪基面以下,向外海与大陆斜坡相连的广阔的浅海地带,海水的深度大约为10~20m以下至水深200m左右。(2)陆棚沉积物有五类:碎屑沉积(由水、风和冰带来的)、生物沉积(主要是碳酸盐的介壳和介屑)、火山沉积(火山口附近的火山碎屑)、自生沉积(主要是磷灰石和海绿石等)和残留堆积(基岩原地风化和较老的沉积物)。6大陆坡的主要地貌特征和沉积物(1)大陆坡是指陆棚以外至深海盆地的斜坡地带。其上界是陆棚与大陆斜坡的转折处,水深约200m左右。(2)大陆坡沉积物的特征此处水深已超过200m,波浪和阳光都影响不到,只有少量的陆源细粒物质或悬浮物质进入半深海地带;其次是火山喷发物质及生物碎屑等,但分布最广的是软泥,还有少量砂、砾、介壳和生物沉积。7大洋底部的主要地貌特征和沉积物(1)大洋底(又称大洋盆地)是指大陆斜坡以外的广阔水域,海水深度一般2000~5000m,它具有很大的海水深度变化范围。大洋底部受外力干扰甚少,海水比较宁静,沉积比较连续,陆源物质带入甚少,而且颗粒一般在0.002mm以下,这些细微的物质,几乎都成胶体性质,可以长期悬浮于海水中,只有在极安静的水体中才能沉入海底。(2)深海平原大洋底部面积广阔而又平坦的区域,平均水深约在4500~5500m.(3)大洋中脊又称海底山脉。(4)海沟是海洋最深的部分,海水深度大于6000m,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3m.海沟是边坡较陡而狭长的槽谷状洼地,其宽度为40~120km,长一般为500~4500km.位于大洋盆地的边缘而不在中部。太平洋周围的海沟特别发育,它们常与一系列的弧形岛屿(岛屿)相伴生,通常称之为岛弧—海沟系。大洋盆地沉积物的特征褐色软泥它广布于大洋盆地,主要由粘土矿物、陆源的石英砂、火山灰、宇宙物质和风尘等组成,富含Fe、Al质,一般呈红褐色,所以又称红色粘土,碳酸盐含量小于30%。南太平洋的红色粘土主要由自生粘土矿物组成,它们是由火山物质在原地交代而成。钙质软泥以碳酸盐为主的软泥,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各大洋区,生物碎屑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