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1,2─二甲基戊烷B.2─乙基戊烷C.3,4─二甲基戊烷D.3─甲基己烷2.下列有机物名称中,正确的是()A.3,3—二甲基戊烷B.2,3—二甲基—2—乙基丁烷C.3—乙基戊烷D.2,5,5—三甲基己烷3.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A.3,3—二甲基—1—丁烯B.1—甲基戊烷C.4—甲基—2—戊烯D.2—甲基—2—丙烯4.下列命名错误的是()A.4―乙基―3―戊醇B.2―甲基―4―丁醇C.2―甲基―1―丙醇D.4―甲基―2―己醇5.(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A.2-乙基丁烷B.3-乙基丁烷C.2-甲基戊烷D.3-甲基戊烷6.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A.3,3-二甲基-4-乙基戊烷B.3,3,4-三甲基己烷C.3,4,4-三甲基己烷D.2,3,3-三甲基己烷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正确的命名为()A.2,3—二甲基—3—乙基丁烷B.2,3—二甲基—2—乙基丁烷C.2,3,3—三甲基戊烷D.3,3,4—三甲基戊烷8.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的是()A.CF3Br──1301B.CF2Br2──122C.C2F4Cl2──242D.C2ClBr2──2012补充: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归纳1.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完全燃烧的通式:CxHy+(x+)O2xCO2+H2O(1)燃烧后温度高于100℃时,水为气态:①y=4时,=0,体积不变;②y>4时,>0,体积增大;③y<4时,<0,体积减小。(2)燃烧后温度低于100℃时,水为液态:※无论水为气态还是液态,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都只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有关,而与氢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无关。例:盛有CH4和空气的混和气的试管,其中CH4占1/5体积。在密闭条件下,用电火花点燃,冷却后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去掉试管塞)此时试管中A.水面上升到试管的1/5体积处;B.水面上升到试管的一半以上;C.水面无变化;D.水面上升。2.烃类完全燃烧时所耗氧气量的规律完全燃烧的通式:CxHy+(x+)O2xCO2+H2O(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x+)值越大,则耗氧量越多;(2)质量相同的有机物,其含氢百分率(或值)越大,则耗氧量越多;(3)1mol有机物每增加一个CH2,耗氧量多1.5mol;(4)1mol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耗氧量依次减小0.5mol;(5)质量相同的CxHy,值越大,则生成的CO2越多;若两种烃的值相等,质量相同,则生成的CO2和H2O均相等。3.碳的质量百分含量c%相同的有机物(最简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总质量一定,以任意比混合,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量总是一个定值。4.不同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则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相等。2.质谱法注:该法中主要引导学生会从质谱图中“质荷比”代表待测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以及认识质谱仪。三、分子结构的测定1.红外光谱注:该法不需要学生记忆某些官能团对应的波长范围,主要让学生知道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知道有机物含有哪些官能团。2.核磁共振氢谱注:了解通过该谱图确定了(1)某有机物分子结构中有几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2)有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之比可以确定不同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比。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C→CO2,H→H2O,Cl→HCl。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欲判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及H2O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与原有机物质量比较,若两者相等,则原有机物的组成中不含氧;否则,原有机物的组成含氧。2.实验式(最简式)和分子式的区别与联系(1)最简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不能确切表明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注意:①最简式是一种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②无机物的最简式一般就是化学式;③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简单,种类繁多,具有同一最简式的物质往往不止一种;④最简式相同的物质,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若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其分子式就不同。例如,苯(C6H6)和乙炔(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