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重大活动期间禁用、慎用食品类别(品种)名录除《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外,还必须注意以下要求:一、禁止食用(使用)的食品(原料)类别(品种)名单(一)非本单位加工的直接入口食品,如熟卤菜、凉拌菜、蛋糕、烧饼油条等。(二)直接入口的生海产品、水产品,包括海蜇、海带、海产贝类、深海鱼、虾、蟹及其炝制、酱制、腌制、冰制品、凉拌松花蛋。(三)甲鱼,已死的黄鳝、虾、蟹等不得用作食品的加工原料。(四)生的围边菜、雕花菜、塑胶雕花围边、剩余饭菜。(五)硝酸盐、亚硝酸盐等食品添加剂。(六)河豚鱼、鲐鱼、青条鱼、金枪鱼、毛蚶、织纹螺、荔枝螺、泥螺、狗肝、鲨鱼肝、青鱼胆、野生蘑菇、杏仁、枇杷仁、木薯、发芽马铃薯、牲畜甲状腺及其它不明动物的器官、组织和腺体。(七)野生蘑菇、四季豆、扁豆。(八)未经许可的各类药膳。二、慎重食用、使用的食品(原料)类别(品种)名单(一)需强调烧熟、煮透的:白果、豆浆、鲜黄花菜、较大的肉、肉圆以及整鸡、整鸭、整鹅。(二)需强调洗净或消毒的:新鲜叶菜、水果、果盘、盘花等。(三)需注意存放温度和存放时间的:熟肉制品、凉拌菜、色拉及制品、鲜奶制品、鲜奶油裱画食品、改刀装盘食品、生鲜啤酒、鲜榨果汁。(四)需特别注意防止加工过程工具、用具、操作人员手交叉污染的生家禽及其内脏、鲜蛋、海产品、水产品。重大活动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培训宣传提纲一、预防食物中毒十大要点(一)把好采购验收关。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或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做到可以溯源,不采购无证无照商贩或单位供应的食品。购买定型包装食品标识要齐全,散装食品要进行感官检查验收。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一些无证无照的非法食品加工、销售点,这些加工、销售点出售的食品是没有安全保证的。特别是一些直接入口食品,如豆制品、熟肉、凉拌菜等,如果进货把关不严,进货时这些食品可能已被致病菌或有毒物质污染,极易造成中毒。如从无证无照的非法单位采购食品或不能溯源,一旦出现中毒事故,经营者要负全部法律责任。(二)把好食品加热关。烹调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热后的半成品或熟食二次加热时更要彻底热透。生食品中常含有致病菌,或其他微生物,或寄生虫。通过彻底加热可以把他们杀死,加热不彻底会造成这些致病生物的残留。在餐饮加工过程中,有些动物性食品如禽肉、鱼等经过初步加热后,制成半成品供再次烹调使用。在初步加热时因加热温度和时间不足,食品内仍可能残留致病菌,存放不当致病菌更易繁殖。这些原料或半成品应尽快使用,最好当餐使用,并彻底加热。致病菌在熟食品中比在生食品中更易繁殖,因此决不能忽视熟食的二次加热程度。(三)把好生熟分开关。熟食品与生食品或食品原料分开,生熟食品工用具容器要分开,熟食容器要专用,避免交叉污染。熟食品与生食品或原料不能直接接触,也不能通过工具、容器、手间接接触,决不能将做好的即食食品放在装过生的肉、禽、蛋、水产的容器里,工具、容器必须分开使用。放进冰箱里的食物不能裸露。生的肉、禽蛋、水产含有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的风险很大,生熟不分将可能把致病菌、病毒、寄生虫污染到熟食品上,引起食用者发病。(四)把好清洗消毒关。对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和餐饮具使用前进行严格清洗消毒。盛过食物的容器、案板、抹布、餐具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应进行清洗消毒,以避免对直接入口食品的污染。不能忽视清洗过程的重要作用,正确的清洗可以去除大部分微生物,清洗不好将影响消毒效果。消毒方法应首选热力消毒,如洗碗机、高温消毒效果最可靠。因化学消毒方法不易掌握,效果不可靠,应尽量不予使用。要特别注重大体积或表面粗糙的大桶、大盆、大木墩、长案板的清洗消毒,这些物品最易出问题。(五)把好食品存放关。在安全温度下保存食品,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根据实际需要量烹调加工食品,定量加工。尽快吃掉做熟的食品,尽快用完食品原料,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致病菌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