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引导学生倾吐的做法和体会第2页低年级语文课引导学生倾吐的做法和体会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调动学生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巳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之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互“倾吐”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情意系统,学会创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倾吐”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充分读、背,为“倾吐”做好积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多读多背的重要性。多读多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符合“厚积薄发”,知识的吸收积累与知识的创新应用之间的辩证发展的规律。小学生正是在多读多背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地去感知、感悟信息,去筛选、提炼信息,经过重组,将大量有用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之中。语言表象、文字表象,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文章、段落,其内涵比较丰富,教师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见,往往容易把学生拘谨在一个狭小的思维空间里,孰不知语文学习的乐趣正在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在充分读、第4页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他们的“倾吐”插上翅膀,直至达到让他们感到“不吐不快”、“一吐为快”的快乐无比的学习境界。例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学生学会“看见”一词,我及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现在假如你也到了弯弯的月儿上,你会看到什么?”经过片刻的沉默之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我看见了星星,我看见了长城,我看见了卫星,我看见了宇宙飞船⋯⋯”精巧的引导,使孩子思路大开,一吐为快。想象与联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其思维逻辑性的形成与再造。同时,它使学生在语文课中憧憬美好的生活,领略文章优美的意境、使其充分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的高潮往往由此而来。三、合作学习,为“倾吐”搭设舞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合作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组学习为一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为了切实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出语文学习质量,在回答问题时,我往往来取“学习小组共同答题”的方法,让第5页每一位小组成员充分发言,各自发表见解,又相互补充意见。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就凝聚着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另外,小组学习是每个成员之间在思维上的合作过程,即把自己的思维融入他人思维的过程中,印证了现代教学论所倡导的“吸纳他人认知,交换自己视角,再造思维广度”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更为广大同学提供了“倾吐”的舞台,让他们活跃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例如,《小小的船》一文中的“我在小小的船里坐”一句,对于首次接触课文的小学一年级来说,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要求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说一说儿歌的这一行是什么意思。孩子们立刻围拢在一起,读课文,说见解,无拘无束地与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起来,大胆“倾吐”,讨论气氛十分活跃,很快地各个小组已经确定了答题的方案。第三组的代表说:“这行诗的意思是,小女孩坐在月亮上。”“不对!”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反驳:“这一行诗的意思是小女孩坐在了弯弯的月儿上,小小的船是指弯弯的月儿。他没说弯弯的月儿。”培养和发展学生合作的学习能力,将会更只有利于实现为全体学生学会“倾吐”搭设舞台的目的。四、参与评价,提高“倾吐”的质量以往教师的评价过于理性化,是学生难于接受的。更令人遗憾的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恰恰忽视了课堂学习的主人第6页——学生。变单项的教师评价为学生广泛参与评价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在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实践活动中提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