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文档“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关于“先行组织者”1.先行组织者概念先行组织者(advancedorganizer)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根据奥苏贝尔的解释,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也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2.先行组织者类别由于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可以有“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和“并列关系”等三种不同关系,所以,先行组织者可以分成以下三类。(1)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二者存在类属关系。(2)下位组织者实用标准文档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二者存在总括关系。(3)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内容,但二者之间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不是类属或总括关系,而是并列组合关系。二、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分成两大步:确定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内容和材料。1.确定先行组织者教师在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概念呈现先行组织者。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之与教师设置的先行组织者及学习的新材料发生联系,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同化新材料。这一阶段中最重要的是要唤起学生先前与先行组织者有联系的知识和经验以形成综合性的认知结构。(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组织者,挖掘提示的价值《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从第一单元开始就安排了一篇阅读课文,而且在文章前都安排了一段阅读提示(readingstrategy)。这些阅读提示既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学法指导,又是阅读技巧的体会,用奥苏贝尔的理论来分析,它们就是组织者。如Unit1中的“Lookatthetitleandpicture,andpredictwhatyouwillreadabout”。看标题和图片,同时预测将阅读的内容。这样能帮助学生为获取信息做准备。实用标准文档这里首先呈现的标题和图片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组织者,丰富学习的资源课文中的组织者往往是有限的,因而就需要教师从课外的学习资料中获取有效的组织者。英语的课外学习资料包括图书、电视、广播、报告会、网络等,涉及的面很广,信息量也很大。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难点选择最通俗、最能打动学生心弦的材料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4Shesaidhelpingotherschangedherlife时,播放了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徐本禹大学毕业后去边远山区支教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徐本禹的故事跟课文的内容非常相似,所以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进行思想教育,且可以顺利地引出与本课有关的新词汇,集中识词,扫除单词障碍,这是很好的先行组织者。还有一位教师利用自己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徽章设置悬念,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徽章,并在课堂结束时给出谜底,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述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例子,使学生明白希望工程以及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可以改变他人命运的道理。如此组织者的出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后,有学生说:我想读读关于他的事迹;有学生说:我以后也要做像徐本禹这样的人⋯⋯可见,教师只要善于选择,精心设计组织者,就会让它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