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第一章新兴学科的诞生1.企业制度演进的脉络:古典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2.公司治理内涵: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3.公司智力学在管理学科中的地位(与其他专业管理学的区别):①、导向:战略导向“公司向何处去”vs任务导向“使公司怎样到达那儿”②、侧重点:对是否恰当决策与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控制vs业务经营管理③、主要作用:保证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的正当有效性vs如何使专业经营管理更有效率效力4.公司治理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5.公司治理学的特点: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演化性6.公司治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②制度分析方法③比较分析法④实验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1.公司治理的当事人:2/18①债权人、经营者、雇员;②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2.公司边界:①财产边界;②组织边界;③法人边界3.公司治理边界:指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维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公司治理边界的内容包括:①主要当事人组成的组织结构,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②董事与董事会作为股东代表在相互博弈以及与其他当事人的博弈均衡③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等博弈形态4.母公司治理边界>子公司治理边界公司治理边界主要类型:①有限责任与集团子公司的治理边界②集团母公司的治理边界③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5.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原则:①激励相容原则②资产专用性原则③等级分解原则④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假设的原则第三章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1.股东权益: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投资的那部分财产而享有的权益2.普通股的权利:剩余收益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监督决策权;优先认股权;股票转让权3/183.优先股的权利:利润分配权;剩余财产清偿权;管理权4.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比较:①在公司经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参与权益vs不参与权益②承担的风险不同③偿还期限不同5.股东会议的形式:普通股东会议(每年一次)和非常股东会议(非定期临时)6.股东会议的表决制度:①举手表决(一人一票)②投票表决(法定表决制累加表决制)③代理投票制7.中小股东维护机制:①累计投票权制度;②强化小股东对股东大会的请求权召集权和提案权;③④⑤⑥类别股东表决制度;建立有效的股东民事赔偿制度;建立表决权排除制度;完善小股东的委托投票制度⑦引入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4/18⑧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8.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指一项涉及不同类别股东权益的提案,需要各类别股东及其他类别股东分别审议,并获得各自的绝对多数同意才能通过。9.表决权排除制度:指当某一股东与股东大会讨论的决议事项有特别的利害关系是,该股东或其代理人均不得就其持有的股份行使表决权的制度10.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指对于提交股东大会表决的公司重大交易事项持有异议的股东,在该事项经股东大会资本多数表决通过时,有权依法定程序要求对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的“公平价值”进行评估并由公司以此价格买回股票,从而实现自身退出公司的目的。其实质是一种中小股东在特定条件下的解约退出权11.股东权益至上理论:根据古典的资本雇佣劳动理论,资本家出资购买设备、原材料,雇用工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实现资本增值,因此,资本的投入者即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资本投入者的企业,企业经意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管理者服务于股东,股东是公司剩余风险的承担者,股东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其产权的权力,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12.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局限性:①企业价值增值来源包括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要素,现代企业中,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份额提高,知识资本发挥重要价值增值作用②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企业职工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的风险③股权的分散和流动降低了股东承担的风险,其关注企业的积极性减弱5/18④经营环境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到企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