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ConsumeGuide?FinanceRealm■陈雯卉南京财经大学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摘要][关键词]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被视为是一种解决许多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却是“杂乱无章”的,因为目标和需求的不同,人们赋予了内部控制不同的含义和目标,这些都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务上的偏差。现从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及内部控制的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定位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二、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三、内部控制目标四、内部控制的定位五、我国的内部控制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多人倾向于总结或者展示某些企业的所谓的成功经验,却很少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也许有人更加推崇从实践或者实证的角度来研究,尽管这似乎是一种“大势所趋”,但是,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将经济学的规范方面与它的实证方面割裂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实证分析选择概念的分析框架必定包含有经济学家对框架质量的价值判断(对各种评价标准所加的权重以经济学家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如果经济分析的不可回避的规范本质得到承认而不再坚持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割裂,那么经济学就会成为更加客观和科学的学科。”[澳]杨晓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所以目前来说内部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零散、分散,还没有发展到系统、统一的境界。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始终是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之中。理论的研究总是源于一定的需求,从总体上来说,内部控制理论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审计人员。(二企业管理层。(三外部监管者。(四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五其他人。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相关各方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使用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引发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在范围、内涵、目标、内容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产生了概念上的混乱。而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需求和目的是不一致的,这就是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一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方法及目前主流目标。从系统的角度看,内部控制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内部控制系统来说,环境是内部控制系统的环境,内部控制系统的改变会引起环境的改变;对环境来说,内部控制系统是环境的系统,环境的改变又会引起系统的变化。在内部控制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中,必须把系统视为开放的系统,在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环境和系统功能的关系、条件和系统目标的关系。(二内部控制目标体系的内在逻辑。很多文献从很多不同角度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但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列示,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很重要的制约关系,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根据系统论的原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应发挥的功能以及所输入、转换与输出的内容、程序与方法等都应当服从于系统的总目标,系统的所有构成要素都是为了实现总目标而起作用的。所以,必须首先内部控制的总目标或终极目标。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位,历来各家有各家的看法。(一StephenPRobbins的管理职能按照斯蒂芬.P.罗宾斯的观点,管理是指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有效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效率(efficiency,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对管理来说就是使资源成本最小化,一是效果(effectiveness,即要实现预定的目标。StephenPRobins将管理职能(managementfunction归纳为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和控制(control。(二RobertSimons的管理控制系统按照RobertSimons的观点,管理控制系统是管理人员为保持或改变组织内部活动模式而采用的正式的、基于信息的例行程序和步骤。RobertSimons从公司如何与对手面对面地竞争和正确的定位的角度确定了影响战略成功实施的四个支点:核心价值观、要规避的风险、关键绩效变量和战略不确定性因素。这四个支点分别受四种系统或四种杠杆的控制,即信念系统,边界系统,诊断控制系统和交互式控制系统。一方面,信念系统和交互式控制系统产生积极和鼓动力量;边界系统和诊断控制系统予以约束和确保服从命令。另一方面,信念系统和边界控制系统可以对组织的机会寻求活动加以引导,一个是肯定系统,激励对机会的寻求,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