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学习目标】考纲点击热点提示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4.※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特点。【重点难点】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学法指导】1.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的定义:(学生活动: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学生活动:分析图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3、(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影响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详见补充部分)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形成2.实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3.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d)(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5)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6)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进行搭配:A.古巴的甘蔗(1)灌溉水源B.黑龙江省的大豆(2)炎热的气候C.河西走廊的粮棉(3)地形D.横断山区立体农业(4)土壤E.江南丘陵的茶树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4、在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一般来说因素是比较稳定的,而因素发展变化较快。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因素,从而削弱了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某个区位因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变化,尤其是、、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越来越重要。二.农业地域的形成:结合课本44页案例完成P44活动题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2、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等具有相同的特征。3、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发展农业、合理利用的结果。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该国家农业主要是和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国土东南部的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读课本45页图: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形成和分布图,分析其形成区位因素。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特点:项目生产方式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区位条件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交通市场机械化科技政策【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是()A.东北平原发展耕作业,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B.我国南方和东北的许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C.我国南方水分和热量充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D.在北京、上海等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农副产品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2.欧洲北海沿岸多种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很少种谷物,形成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A.生产习惯B.市场需要C.地形特点D.气候条件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区...